诺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司徒塔特逝世,一生培养500多名博士及博士后

学术   2025-01-05 09:52   浙江  

导读


据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消息,国际著名化学家、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教授,于2024年12月30日逝世,享年82岁。


司徒塔特是中国科学界的“老朋友”,不仅培养了大量化学人才,晚年更是经常来华,与中国学者交流互动。
 
弗雷泽·司徒塔特,1942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1964年和1966年分别获得爱丁堡大学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司徒塔特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超分子化学和分子机器。他基于分子机械互锁结构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人工合成分子机器,有别于传统化学价键理论,该机械键概念为化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与索维奇共同开拓的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模板合成法大大提高了机械互锁分子机器的合成效率。他合成出由热能驱动的分子机器原型—分子梭,以及可以对外部刺激做出响应的分子开关等。通过构筑能量棘轮,他巧妙地设计合成了可以对外做功的真正意义上的分子机器—分子泵。同时,司徒塔特将分子机器的概念拓展到了各种应用领域,比如基于分子尺寸的高密度存储器件等。
此外,他不仅在分子级别上实现了如奥林匹克环、博罗米恩环等具有拓扑结构的复杂体系,还进一步将超分子化学与拓扑学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机械立体化学”的概念,推动了分子拓扑学在化学领域的发展。他和相关科学家的有关分子机器的工作打开了化学领域一扇新的大门,将人类“机械文明”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分子维度。因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开拓性贡献荣获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机械互锁型分子及分子机器领域的创始人和重要奠基人,迄今已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论文1270余篇,在全球范围内被引用超过14万次,其开创性研究获得100余项国际奖项和荣誉。
司徒塔特教授在五十余年的科研教育生涯中,总共培养了近五百名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任职的中国及华裔弟子累计有数十位。
除了积极培养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之外,司徒塔特教授还亲身投入到中国的科研建设中,他于2013年入选“国家外专人才计划”(短期),2014年受聘于天津大学,并携三位已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的弟子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全职加入天津大学。司徒塔特教授与国内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与世界接轨,于2017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8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荣誉。
2024年5月14日,司徒塔特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一定要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标。”在讲演中,司徒塔特教授妙趣横生地回顾了自己从农场少年到诺奖得主的传奇学术人生。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表示,司徒塔特教授对科学和学术界的贡献堪称非凡,在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留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印记。”
司徒塔特教授曾感慨道,“对学术人生要充满热情,充满探索的兴趣,然后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我们的研究团队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迸发出科学的创意与灵感。”

注:本文来自“化学加”(综合自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大学)。


Deep Science预印本
投稿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深究科学
科学、技术、创新。在这里会带给您不一样的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