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年携友聚,围炉话“IPSC”
欢迎点击“预约”观看。
过去的一年IPSC领域取得诸多进展,既在I型糖尿病领域得到临床应用,同时在恢复人类视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新年伊始,青科沙龙邀请资深学者和行业专家围绕多能干细胞前沿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回顾和展望。
直播时间
2025年1月2日19:00-21:30
主办单位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与基因治疗分会、华安生物、深究科学、生物世界
分享主题:干细胞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转化和挑战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医学博士、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UNT)药学博士;Alcon和NIH眼科所博士后。曾任UNT医学中心助理教授、南京瑞博眼科中心主任、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首席代表、中科院上海健康所PI/代理所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和医学院院长等,现任同济大学新生院济人学堂执行院长、华东干细胞库主任、同济眼科研究所所长。2023年底创办济视同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任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干细胞和眼病研究,聚焦视网膜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方法研发。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被引用逾2000次。主编/副主编干细胞及眼科专著/教材5本,获授权专利30余项;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首任会长等职务。
分享主题:神经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
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导师马兰院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后,导师张素春教授。2016年起加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Tenured),神经分化和再生研究组组长,“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青年千人”, “上海市东方英才领军”。主要从事人多能干细胞的神经分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治疗,开发了能够在体外或体内分别进行高通量发育谱系示踪的新技术SISBAR和CREST,解析了多巴胺能神经分化的单细胞谱系,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更安全有效的帕金森病细胞治疗新策略;解析了帕金森病细胞治疗中移植细胞环路整合和作用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Cell Stem Cell(2015, 2016, 2021, 2023), Nature Methods,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Brain等杂志,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启动临床转化。担任Cell, 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Stem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PNAS等杂志审稿人,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青年编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与基因治疗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分会委员。
分享主题:干细胞分化调控与糖尿病发生机制
蒋卫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哈佛医学院完成博士后培养,2015年起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特聘教授。实验室主要研究人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调控网络,同时致力于胰岛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获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国自然原创探索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以及湖北省杰青项目等资助。已发表SCI论文50多篇,总引用数超过4000次。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Dev Cell、Nat Commun (2篇)、Genome Biol、Nucleic Acids Res、Stem Cell Rep (3篇)、Theranostics、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成果包括利用人干细胞早期胚层分化体系研究了表观遗传因子、非编码RNA以及细胞代谢活动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调控机制,探讨了非编码变异对于胰岛发育和糖尿病易感的影响和机制。另外,基于这些基础研究,建立并改进干细胞培养及分化技术体系,并探讨其在细胞治疗、疾病模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共申报12项发明专利(5项已获授权)。
分享主题:iPSC在心衰领域的前沿研发进展与临床转化
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创始人、CEO。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拥有近20年iPSC再生医学领域科研、临床及产业经验。2016年创立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临床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安全可靠且可负担的创新细胞治疗药物。王博士自2017年回国后担任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国难治疾病iPS细胞模型库首席科学家。曾任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30+篇,承担并参与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科学资源平台建设等多项重要项目课题,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型企业家”等荣誉资质。
裴端卿,西湖大学教授,1991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91至1996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9月至2004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年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2004年8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员、博导;2015年10月起,开始筹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2020年5月加入西湖大学。
纪家葵,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长期致力于研究干细胞与生殖发育的机制,尤其是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的启动、导致不孕不育症的遗传突变及分子机理。以及建立了一系列人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的系统;并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取具有免疫豁免功能的细胞,用于解决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疫病。
梁健霖,华卫恒源 CEO,博士毕业于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后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作为人源免疫豁免细胞诱导技术的共同发明人,梁健霖在人类干细胞、生殖发育及免疫豁免机制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十余年研究经验,其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邓洪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2017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lin. Cancer Res, Small, Molecular Therapy, J Immunol.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54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
何志颖,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干细胞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以干细胞与肝脏再生及肝细胞衰老与肝癌发生为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ell Stem Cell,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Cell Research, Biomaterials,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Cell Death & Disease等国际期刊。申请专利12项,5项授权,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细胞出版社中国年度论文、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王安欣,博士。拥有 10 多年学术和生物制药工业界的研究经验,主要从事 iPSC 分化神经及其他衍生细胞的药物开发研究。王博士于 2017 年加入霍德生物并担任研发负责人,期间主导完成 10 余种 iPSC 衍生细胞产品的开发,并带领团队完成 iPSC 细胞株和细胞库的构建,以及早期工艺开发、工艺放大和质控方法开发等多个重要环节。王博士于 2014 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并于 2014 - 2017 年担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后研究员。
井然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获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博士学位,师从Stephen A. Duncan博士。在博士研究期间,他专注于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建模代谢性肝病,并研究肝脏发育的分子机制。博士毕业后,井然博士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George Daley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后培训,并致力于开发iPSC来源的T细胞和NK细胞疗法。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生成淋巴细胞,以推动现货型CAR T和NK细胞疗法的发展 (Jing et al., Cell Stem Cell, 2022, Jing et al., Cell Stem Cell, 2024)。他的研究旨在提高iPSC来源免疫细胞的功能性和治疗潜力,为癌症和免疫相关疾病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他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包括哈佛大学Eleanor and Miles Shore Award 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K99 pathway to independence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