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和中国政府于近日共同签署了一项旨在延续45年科技合作历程的新协议,意义重大。
这项新协议不仅认可了两国在科学合作中能够互利共赢的事实,还缓和当前两国紧张的态势。协定合作的部分条款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中美科技协议总算在艰难中得以续签,那么针对续签这件事,科学界的看法如何?
齐 萱 | 编译
中美续签科技协议,学界反应积极
12月13日,或许对科学界来说是个好日子,屡屡受到各种阻碍的《中美科技合作协议》最终得以续签,尤其是在美国政府执政党刚进行更替的特殊时期。
众多科学家对此表示欢迎。维拉诺瓦大学追踪美中政策的政治学家Deborah Seligsohn表示:“新协议是非常积极的一步。这对美国科学家而言是一个信号,表明他政府仍然重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即便这种关系需要更多的规则来约束。”
复旦大学科学政策专家唐莉则认为,这份最新版本的协议是“美国、中国以及在其他超级大国经济政治竞争中无需选边站的三赢之举”。
该协议续签之后,与过去一样,白宫必须批准美国机构与其中国对口机构之间的任何拟议合作。
Seligsohn指出,拜登政府在四年任期内未能启动任何新项目,不少科学家担心特朗普可能会对任何相关合作持悲观态度。
尽管如此,Seligsohn认为维持这份协议仍然为两国关系回暖时的合作留下了可能性。“如果重新开始,将会更加困难得多。因此,续签这份协议可是一件大事。”
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达成新协议,“发出了强烈信号,即政治应该与科学技术合作脱钩”。
协议中的部分条款有所变化
新协议中加入了关于数据共享互惠性的新内容,并创建了一个流程,用于讨论违反这些条款的行为,并在问题未得到解决时终止条约。
参与谈判的一位匿名官员表示,美国方面推动了这些措施,“所有的变化和修正都是我们提出的”,他补充道,“新的STA让中国弄清楚如何在其数据法规中遵守规则。”
新协议还涵盖了科学家个人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希望美国研究人员在参与一个无害的项目时,会遭遇一些过于热心的官员的骚扰。”
对研究人员安全的担忧应该是双向的。
唐莉表示,“确保中国海外研究人员的公平和安全,对于重建科学交流和联合研究的稳定框架至关重要”,她认为特朗普政府为阻止中国经济间谍活动而发起的运动对中国科学家造成了有害影响。
《中美科技合作协议》的续签曾波折不断
《中美科技合作协议》始于1979年,见证了中国在全球科学舞台上的初次亮相。它原本仅适用于两国政府机构在清洁能源研究、减少出生缺陷等众多领域内的合作。
但几十年来,它成为中国与美国大学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模板,促进了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实验室间的互动。
然而,一位匿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承认,这些联系已经变得非常紧张。“我们非很清楚中国科学与技术相关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挑战。”这位官员表示,“我们还担心……他们过于宽泛的国家安全法律、监管框架的任意适用,以及工作中经常缺乏的透明度。”
这些不信任和障碍本足以破坏任何协议。去年,10名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在一封致拜登总统的信中抱怨称:“滥用美国科学界的开放性,窃取美国研究成果,并将其用于恶意目的。美国必须停止自我毁灭。”
此番续签协议的消息再次引来了反对声音。据路透社报道,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主席抱怨称,他本应让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作出最终决定。
但这名官员也表示,实际收益大于风险。“我们明白,未能延长协议也可能对符合美国利益的科学合作领域产生寒蝉效应。” 在监测地震、流感爆发、空气质量和农业害虫管理等正在进行的合作,就是两国都受益的例证。
参考资料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new science pact despite rising tensions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united-states-and-china-renew-science-pact-despite-rising-t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