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起,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不起的青春小店”寻访调研,派出采编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最远抵达祖国“四极”,探访了60多个地方的青春小店,与上百家小店的创业青年深度对话,倾听他们的小店故事,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一群体。
让我们跟随中国青年报
一起打卡
南京这些“了不起的青春小店”
🥔🥕🌰🍳🍜
沙县小吃走遍全国
带动30余万人就业
靠着一门手艺,黄清华走出生活的小村庄,在南京买了车,有了房。
像黄清华一样的沙县人还有很多。目前,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门店已达8.83万家,年营业额500亿元,带动就业30余万人,形成经营人数最多、经营区域广、品牌影响大、带动效益好的发展趋势。
作为我国餐饮连锁行业的头部品牌之一,沙县小吃品牌被评定为“中国十大小吃品牌”,沙县小吃制作工艺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烤馕的香气
隔着屏幕都“闻得到”
以前,乌热依木·喀日是个短视频“小白”,并不知道线上还有销售空间。近期,得益于农贸市场所在的浦口区烈士塔社区和团浦口区委联合打造的后浪创业服务中心的帮扶,他学会了做短视频,烤包子、烤馕的视频都上传到了平台,增加了销售额,连每天的面粉用量都增加了。
短视频平台上的乌热依木·喀日还时不时跳上一段新疆舞,或是表演一段飞饼的绝活儿。热情洋溢的舞姿中,充满了他对小店与生活的热爱。
和大多数餐饮小店一样,刘佳的小店也不总是一帆风顺。
近年来,当地政府给了他很多支持,帮他在社交平台开了账号,免费邀请美食达人来探店。刘佳说,以前来吃馄饨的都是街坊邻居,现在陆陆续续有远道的顾客来打卡。小店的菜品也在不断创新,除了馄饨以外,还有锅贴、鹌鹑蛋、炒饭等小吃。刘佳还通过社交平台发放团购优惠券,吸引顾客。
2020年,金陵濮家馄饨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南京市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元门票,可以在这里听到窸窸窣窣的虫鸣,可以钻到虫洞观察小昆虫的生活,也可以在天台来上一杯咖啡,享受午后惬意时光。这里的恬静时光似乎和喧闹的街区无关。
80后主理人王晨旭,运营了这家虫文馆,这是一家以“虫文美学”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空间,在全国都不多见。
南京第一家路边咖啡厅
原址“重生”
南湖咖啡厅的店长付久龙介绍,1985年,南京第一家路边咖啡厅在南湖开业后风靡一时,这次“重生”的南湖咖啡厅就开在38年前咖啡店的原址上。店里收集了许多具有年代感的装饰摆件,营造出复古的感觉。
付久龙说,虽然这座咖啡厅在当地人心目中有着将近38年的记忆,但对开业不到1年的小店而言,更像一个青春小店。如今,在多家互联网平台上,南湖咖啡厅都有着出色的点评,甚至成为90后、00后的网红打卡地。
店主叫沙成磊,是名95后,南京某高校研究生毕业,专业是物流工程。毕业时,他的同学大多数选择物流行业,而他却选择了餐饮行业自主创业。
其实,像沙成磊的开店年轻人不在少数,并呈增长之势。据南京和善园公司的统计,在他们南京和上海的548个加盟商中,28岁以下就有19人,28岁—35岁的有136人。
此店无声胜有声
咖啡香里传温情
儿时的一次高烧让山西姑娘郑梦婷丧失了听力。2021年,16岁的她来到南京学习制作咖啡和糕点。她曾投了20多份简历找工作,最终在这里成为一名咖啡师。
为了助力城市小店数字升级、破圈生长,南京市商务局启动“百万数字人创业计划”,联合平台和技术企业,将“数字人”在直播、短视频上的数字化优势融入线下消费场景,提升实体小店的线上营销和服务能力。
90后“宝妈”开手工店
顾家又赚钱
小摊上摆满各色各样的手工花束、钥匙扣等,她还细心地将每个手工产品整齐摆放在木质小盒里。
金银街离她家很近,走路仅需5分钟。为了鼓励“宝妈”群体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运营方免除了她的全部租金。“换句话说,我在这里卖多少挣多少,都是自己赚的钱!”
生活中,她热爱做手工,织一个玩偶需要数天,最后以60—2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一来二去,许多顾客开始追捧起这些工艺品,如今她每月能赚1万多元。
编辑:吴丽莉 顾敏依
校对:朱皓
责编: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