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对电厂污染物的排放要求日趋严格。在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各排放物超过一定限度将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这些排放物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外排的大气污染物、灰渣,烟气脱硫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液等。为降低上述污染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关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
目前,环保政策在我国已提升到相当高度,以烟气脱硫为例,传统燃煤电厂多采用“钙法”等抛弃性技术,不仅投资大、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钠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高新脱硫技术,该方法脱硫率较高,并且由于钠盐的溶解度大,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洗涤器内结垢和淤塞现象的发生。
烟气脱硫废水处理主要针对污染物中的微量元素、重金属等,因此,国家对于这些排放物均有严格的排放限制,相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合理的废水处理技术,方可达标外排。对于烟气脱硫废水治理,其原理:利用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进行提取,在火电厂实际运行中均需进行系统设计才能应用于实际。
1.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
(1)物化法处理
采用物化法进行延期脱硫废水处理需要在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剂,这时候能够使废料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沉淀。在通过澄清器进行沉淀物的分离,这时候排放的废水污染性相对较低。再通过板框机器进行沉淀物的集中排放。这样能够达到祛除污水废物的目的。
应当向澄清池出水箱中添加HCl。在进行废水处理中,为确保反应的正常开展和后续反应箱中絮凝粒子的形成,在中和箱中加入澄清池中回流的少量恒定量的泥浆,对于剩余污泥,可以周期性地利用高压偏心螺杆给料泵输送至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并将其加工成泥饼进行外运。
(2)反渗透浓缩法
反渗透浓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方式,主要特点是在后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入的进行处理。根据浓缩之后的废料除掉饱和离子,这时候浓缩液就能够进入到反渗透系统中,提升火力发电厂的资源回收,并且能够保证处理成本。但是由于浓缩液中存在阻垢剂,无法保证饱和离子被全部清除掉,因此在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效果上并不明显。
(3)废水蒸发浓缩处理
通过蒸发浓缩液的形式达到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目的。将需要处理的废料输送到预处理系统中,经过软化系统进行处理进入到机械蒸汽压缩循环系统中进行浓缩。产生的蒸汽在经过浓缩之后开展循环利用,浓缩液在经过三效混流强制循环蒸发结晶系统形成结晶。
在经过二次蒸发循环系统进行回收,结晶之后的浓缩液具有明显的离心分离效果,这时候将母液中的原液继续进行蒸发结晶。这时候在经过结晶之后的物质进入到包装系统中。废水蒸发浓缩处理具有明显的低碳环保效果,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同时有效的利用机器的循环系统再次进行物质的利用。
在工艺效率上相对较高,节省更多的能源。避免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控制处理成本的提升。在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温差相对较小,不容易产生较大的腐蚀,保证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废水蒸发浓缩处理过程中一般的蒸发结晶都能够通过废水进行蒸发,效率相对较高。
同时蒸发过程中耗能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用面积相对较小。结晶过程中能够保证蒸发质量与结晶纯度。这样在结晶运输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废水蒸发浓缩处理工艺在结晶系统构建上实现了物质的分离,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取出纯度相对较高的氯化钠。氯化钠能够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为火力发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发挥作用。
2.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1)废水处理
废水处理系统是以中和絮沉淀为主的一种物化处理,把脱硫废水输送到中和箱之中,对其进行石灰乳混合之后,达到降低废水pH值的目的,将其降低到9.5且上下浮动为0.3左右,对pH值的调节可以沉淀出大部分的重金属。
(2)絮凝箱的处理
絮凝箱的主要作用是在吸附作用下来增加沉淀颗粒的重量,从而使其沉降。在脱硫废水出箱时可以加入助凝剂,有助于颗粒较大的絮凝沉降。
(3)澄清/浓缩池处理
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对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分离作用,从而在分离作用下沉积在澄清池的底部,从其结构构成来看,它主要包含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以对沉积在底部的悬浮物进行直接处理,在污泥输送泵的作用下直接输送到压滤机中,从而实现压缩处理,最后以泥饼的形式进行外运;另一部分则是需要进行二次处理的,需要经过污泥循环泵的处理后再次返还到中和箱之中,再利用晶核来实现对其的二次沉淀,确保沉淀效果的最佳。
(4)出水箱的处理
一般来说,出水箱都是具有pH值测量功能的,它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pH值符合排放标准,可以将其直接输送到排水口中;二是如果pH值较高的话,就需要加入盐酸性化学试剂来实现对其调节,调节符合标准后再进行输送,输送到排水口;三是pH值较低的话,需要再对废水进行二次处理,之后再将其返还到中和箱中进行处理。
高效的烟气脱硫废水治理技术,不仅给火电厂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带来正收益,而且,对生态环境也起到有力的保护,因此,不管是烟气脱硫治理,还是脱硫废水治理,两者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均需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