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 || 舞剧《西游》:"地狱、人间的双重旅行......"

文摘   文化   2023-08-15 21:00   福建  

Repo  舞剧《西游》


2023年08月10日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and More

08.10在二楼又看了一遍舞剧《西游》,跟之前一楼的感受有些不一样。这部剧我已经看了三遍,北京末场是计划外的,要感谢候场的票子,鞠躬~在天津看首演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戏的优缺点还是很明显的,只是我的主观感受,想到哪说哪吧。

剧情相关

开篇以老年孙悟空的回忆出发,走进回忆重述取经之路,这个方式我是喜欢的。当原著本身是一部体量很大的巨作时,改编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毕竟终归是要为那些早已刻在人们脑子里的经典之书穿上新鲜的现代壳子,这时时空感的运用就显得恰到好处。既然我们都知道原著讲的是什么故事,那就尝试换一种方式来解构这个故事。
在唐僧出现、真正的取经之路开始前,这个戏大部分是围绕着"面对死亡"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开头的一部分在观感上会觉得有些拖拉,但在引出主题上也是发挥了作用的。
重述取经之路真正的切入点应该是以一只猴子的死亡开始,对应着孙悟空年少时的忧恼,随后时光倒流。"年老"对应"年少",老年悟空回到年少之时那一刻,深灰色的旧衣被撕裂,就像他最初破石而出,降生于世的样子。

说起年少的孙悟空,我们能想到的大概是那个单纯的小石猴。石猴是什么时候生出被困扰的心境的呢?这就又一次契合到作品着重想表达的一点——死亡。孙悟空当初成为猴王后第一次生出这种情绪,就是因为想到了死亡,忧恼到堕下泪来,包括他外出求学,依旧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西游记》篇幅很大,不经常反复品读的话,也许会觉得孙悟空的关键词很少会出现"""",但这确实是他的一部分,也是属于他的世俗的困扰。舞剧抓住这一点来进行扩展没有任何问题,有依据的发散,落下来也一定是实的。
但这里舞剧走得稍靠后一些,是以学会了法术的孙悟空来表现的。从年老到年少,背景画面像时间的飞速流转,也像飞行时掠过高空产生的残影,这里倒是还能对上筋斗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不就是这感觉么~随后身形变幻化鸟化鱼,在最后一变带出了老大哥牛魔王。

老牛第一次出场应该就是结识猴子的部分,然后也顺势带出了罗刹女。整部剧力量的展现有不少放在了牛魔王身上,尼老师展现的也挺好~相对应的,剧中的美也很大篇幅的放在了铁扇公主的身上,她每一次出场都在诉说一种轻盈的美,确实漂亮。啊,好喜欢那把橙红色的芭蕉扇,什么材质的(×);

其实讲得通俗一点,这个剧是个总分总的结构吧,在开篇将整体内容徐徐道来之后,后面具体故事的节奏是越来越快的,一直到尾声才又真正的慢了下来。
牛头马面拉走了猴子,和最初那只猴子的死亡重合,追着来的孙悟空也尽了阳寿,被拉到了阎王殿,后更改了生死簿。这里就把两起死亡合并在一起了,还有一种奇妙的时空感。
牛头马面拉着白绫?我倒是觉得把那当做长长的引魂幡更对味儿一些。孙悟空被压制这一段,白幡的压迫感从楼上看起来要比我之前坐在前排看更强,更有张力,这种感觉或许是来自于上帝视角的怜悯之心吧。
顺便说一下,牛老师的猴儿还是很可爱的,这一段冥界的遭遇,除了被压制住的部分,其它地方还都挺皮,再加上阎王爷觉得自己行的时候属实癫狂,显得猴子更可爱了。
五行山的剧情还是挺容易看明白的,手指头是以镜子的形象出现的,也是我喜欢的点,虽然之前两场在前排被反射光晃傻了已经。镜子常常意味着一种对自我的剖析和认知,这种想法带入到如来压在猴子身上的手指头上也未尝不可。长达五百年的"自我认知"的过程,已经让他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新一层的认识,心态也有了变化。不过这一段剧中是留了想象空间的,因为五行山降下前六耳猕猴在场,挺妙的,看个人怎么理解。
虽然舞剧不是完全按顺序来讲述的,但这会儿师傅总算来救猴儿了,取经之路才算真正的开始了。舞剧这里表现得很到位啊(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理解错了那后面的话就当我没说),原作前期唐僧对猴儿的信任度亲近感都不太高,舞剧从将猴儿救出五行山,感情描画就很淡,师徒四人聚齐后也用一种很直白的方式还原了这种状况——师徒三人在后面匆匆赶路,孙悟空反倒是翘着脚躺在地上,基本就是在明示他们间的矛盾了。
这种矛盾在白骨精这一段爆发嘛,三打白骨精太出名了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说了,白骨精的服装离远了看效果好多了,这段结束后师徒也就暂时重归于好。

火焰山的部分相对调皮一些,比如孙悟空化成老牛的样子,还有铁扇公主认错人揪住牛角拎起来,在全剧中算是比较可爱的情节。
孙悟空和老牛缠斗的部分让我想起原作中变身打斗的描述了,因为和二郎神干仗也有类似的段落,怕记串了我还特意查了下,是六十一回老牛化成天鹅的那一段。如果能把这段各种动物形态的打斗展现出来,应该也挺有趣的,就是可能偏离主题有些些远。
后面有一段,唐僧不在场,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太明白那段哥仨儿演绎的是哪一段,看了一些repo也没找到答案,应该可以理解为六耳猕猴出现前,孙悟空再次和师傅产生矛盾,师兄弟也难以圆场,道昧放心猿?不过既然是改编,当做创作者给的发散空间,肆意想象也不错。
六耳猕猴的部分不太多,打斗也不多,不过这段原作里也主要是吵吵嚷嚷的比较热闹,打斗场面本来也不多。这里舞剧的表达和我对原作的理解不太一致,但如果不代入剧目简介来看,其实如何理解并不是问题。尊重每一种有思考的解读~
女儿国依据的一定是86版西游记了,氛围刻画的很相像,不过这部分因为服装没有变化,有些迷惑性,容易误会成一整段都是国王,然后直接变成蜘蛛精。其实国王后还有一段是蝎子精的淫戏唐三藏,仔细看演员的姿态表情就能明白了,国王应该不会是那样的姿态,蝎子精后才去衣变为蜘蛛精。

盘丝洞这段我也觉得还不错。蛛丝粘软缠人,唐僧猪八戒沙僧三人分别被三只蜘蛛精控制,暗含着欲望的表达。
最后一幕是全剧我最喜欢的一幕,舞台化回成孙悟空最初的家,瀑布飞泉水花飞溅,再次细润他的心灵。他生命中出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妖,齐齐面对着老年孙悟空,最后渐渐消失的那一幕,再次带他走回了他曾一直忧恼的终将面对“死亡”的世界。而这时的孙悟空在重新体会了生命的意义后,终于可以做到彻底的自我释怀了。这部分的表达有独特的张力,非常能够触动人心。
我本来觉得现代舞不应该长篇大论解读剧情的,但这种有原作可对应的就总是一说就多……

音乐、舞美

音乐方面貌似很多人不喜欢,我倒是在看完首场后就和朋友说,我还挺喜欢配乐的,我当时的描述是"有种二十世纪中下的法国老电影混着少量中式诡异的味儿"。《西游记》我们叫它"神魔小说""神魔小说"这个概念中本就有很多与现代舞很相近的元素,只是原作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历史的厚重,再加上一些更符合大众审美的经典影视作品的诠释,有时会让我们把这个故事和那些元素分离开来。一般来说,观众大都无法很好地代入创作者的思绪去品味舞台作品,所以会产生很多观感听感上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也是舞台魅力所在,更是现代舞的魅力所在。

天津的两场我都是坐在最前面看的,我非常喜欢观察演员表情上细微的变化,这些我期待的东西在第二场观演时找到了许多,在这一点上我是满足的。

舞蹈动作姿态方面我不专业,不做过多评判,按照本外行的观感,演员们整体的动作和表演的完成度是随着场次的增加越来越好的,饰演孙悟空的牛老师也是每一次都更"猴儿"了些。而且牛老师的运动量真的大,是担得起猴王这一身份的运动量,完成的也都够漂亮利索。

整部剧整体看来应该算现代舞剧,不过实际上也融合了其它元素。其实我觉得如果作者能看到现在有这么多关于他小说的改编作品(过度魔改除外),心里应该是开心的,原因后面再说吧~

虽然我对这个作品整体是偏向喜欢多一些,但我同时也认为它可进化的空间很大。

架构和节奏感,这一部分是我感受到的一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问题,观众的观感必然会大打折扣。我所认为的“观众几乎不可能和创作者完全同频”,主要就是在这里体现的,这部剧在节奏上的编排会让我有点难受。比如一些片段给人的感觉有些拖拉,而另一些片段我正希望能展开讲讲,或者能给我片刻以舒缓情绪,但眼前的景象却戛然而止,迅速脱离到了另一种状态中去了,比如五行山降下后那一段,这里尤其让我缓不过来。虽然可以理解在这么短的时长中改编巨作,想要恰到好处地留白是很困难的,但还是会有一种期望落空的失落感。

多媒体的部分设计的还挺丰富的,感觉暗含了不少东西,我很想仔细去看,但眼睛实在不够用,还是不太舍得放着舞者不看盯背景,可惜可惜。

灯光看介绍也是法国的老师进行设计的,但我觉得光影相较于音乐和多媒体还是有些薄弱了,给我一种不够适配的差异感。前两次看这个剧太靠前看不到舞台地面,第三次终于在楼上看到了,但没太能收获惊喜,有点可惜。所有灯光最有设计感的部分大概是在五行山那里。


舞剧评价

这部剧确实是难度很大的一次尝试,但我还是认为这个作品是可以更好的,我很期待未来它能够有所调整,变得更加触动人心。毕竟起源于中国故事的现代舞剧,多适合出国啊。
相对于完全原创的现代舞作品,文学改编作品对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会有极大的压缩,当你过于熟悉一个故事,你就很难再去对它有天马行空的展开了,但这对观众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整个作品更容易看懂了。
但对创作者来说,改编是他们对自己提问的一个过程,他们需要更大幅度地去展开既有的故事,去做设问和解构,去寻找适合的"现代壳子"。原作精彩的文字、隐喻以及一些佛教元素是很难用肢体直接让观众明白的,所以其实观众这边被压缩的空间,反倒是加倍在了创作者身上,这也会让改编的难度加倍。亚彬老师这次的改编,我还是能感受到创作者们在释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一个作品是否用心创作,是会有观众能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的。所以每次当我感知到一个真诚的新事物后,首先会对创作者们充满敬意。
现代舞本身就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且包容性非常强,欣赏这种舞剧,从来不该单从传统意义的""出发,我认为那不是现代舞剧的最高的追求。我看过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剧目比较有限,目前只看过《生长》、《海上夫人》和《西游》,但每一次都能感觉到创作者们是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的,这是我们的舞剧创作者们迸发出的活力和创造力。
说回《西游》,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故事和现代舞不太合拍,觉得我国很多古典文学是没办法很好地用更现代的方式来表现的,可以理解,这种感觉我一开始多少也会有。首演一般会有一些磨合方面的小问题,我也是第一次观看,没能很好的投入进去,但在第二场观剧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一种干净的贴合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一种洄想,从古至今的文学创作者中固然有顽固守旧派,但更不乏的是自由浪漫旷达之人。吴承恩一生经历已经表明他即使终日被守旧意识笼罩,也绝不会成为守旧之人。关于创作,文学和舞蹈一样,都是有延展感的,创作者追求的从来都不是固化的美。《西游记》来源于现实,但如果那时作者没有冲破现实环境的“规劝”,便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所以,我感受到的那种干净的贴合感,其实就是我所认为的,文学作者在创作故事时本身勇敢自由的灵魂,以及被他赋予了力量的书中的角色,和现代舞创作者们追求舞蹈的自由美学的方向,贴合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觉得,作者如果能看到这么多视角各异的衍生作品,应该会是开心的。
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来做舞剧,或者说得更具体一些,改做现代舞剧,对创作者来说一直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相信总会有人这样去做,这是必然的。我们的舞台上已经出现过各种类型的文学改编作品,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多作品可以依托原著再度惊艳世人,但依然感谢创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上坚持着。因为无论是文学还是舞台艺术,历史上总会有一些作品,或许无法成为经典,但却对艺术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想其意义就在于我们期待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终将通过不断推动舞台力量和文学力量前进,而形成艺术的双重升腾。

文字作者:命命(已授权)
剧评仅代表观众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剧照来源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公众号,摄影:何铭(侵删)


拓展阅读
舞剧《青衣》迎来百场演出
舞剧《海上夫人》四城上演
舞剧《西游》启程

舞剧《西游》宣传片-排练场版
©亚彬舞影工作室

亚彬舞影工作室 YBIN STUDIO
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舞蹈、戏剧及其他形式舞台作品的创作,聚合优质艺术家及艺术跨界人才的能量,创作优质的艺术作品内容,搭建、提供最佳优质的艺术展示、交流平台。亚彬舞影工作室是原创力和表达力俱佳的当代艺术品牌及品牌内容的策源地与制作方。


亚彬舞影工作室
Yabin Studio・Dance・Art・Drama 亚彬舞影工作室创建于2009年,致力于高品质的国际舞蹈项目及其他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出品“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品牌系列原创舞作,更好地搭建艺术平台,分享艺术作品,培养艺术受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