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届“中国麻风节”。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揭开麻风病的神秘面纱:
一种慢性传染病
麻风是世界上有记录的最早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是麻风防治的最早探索国之一。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攻击目标是皮肤和周围神经等部位。传染源大多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不过别担心,超过 95% 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抵抗力,即便不幸感染,发病的几率也微乎其微。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皮肤密切接触或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日常的正常接触一般不会被感染,所以无需过度恐慌。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如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期拖延后会导致局部皮肤麻木、干燥、无汗,有的麻风病人皮肤损害处会感觉不到冷热和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
麻风病的危害有哪些?
麻风病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麻风病致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是由于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对麻风病人产生歧视和偏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麻风病流行和造成残疾,增加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
消除麻风病危害,
应采取哪些措施?
为了消除以上危害,降低与麻风病相关的负担,需动员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病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畸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水平,促进及时就诊,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倡导对麻风病患者关怀和支持,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患者的良好社会风尚。
麻风病的预防与治疗
密切接触现症麻风病患者时,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降低患麻风病的危险。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不会遗传,也不会导致死亡。但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则可能导致严重残疾。国家对麻风病人实施免费的多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疗程半年至两年不等。病人不需要隔离治疗,因为接受治疗后病人很快就失去传染性,治愈后病人可以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
来源:李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