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马场垣乡武善祥上榜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文摘   2024-11-13 17:47   青海  
       
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青海省武善祥上榜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青海省上榜名单

2024年“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

类“中国好人”:
‍武善祥

      武善祥,男,1944年3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村民。1998年,武善祥从水利设计岗位上退休后,秉持新时代“愚公”精神,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治理荒山荒坡二十余载,使昔日的荒草坡变成了现今的“花果山”。
  心中有梦 眼中有光
  在武善祥幼年的记忆里,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河那坪红土坡上有一片桃林,到了春天,桃花盛开,满山芬芳,煞是迷人。后来,桃树渐渐少了,桃林也渐渐消失了,曾有村民多次试种桃树都未能成活。武善祥退休回到下川口村,看到荒芜的红土坡,回忆起少时的桃树林,武善祥决心将桃树林找回来。起初,武善祥的决定遭到家人反对。“我爸退休时工资四千多元,二十多年前的四千多元,可不是一笔小钱,能让我们一家舒坦过日子。父亲回老家后,没有翻修老屋,也没有支持我和弟弟搞副业,硬是将工资用在了红土坡的治理上。”武善祥的大儿子说。
  但他依旧开始了二十余年如一日的种桃树、绿化荒山事业。河那坪的红土坡多半是红壤,土质酸性强,且干旱缺水。在红土坡上种活果树,绝非易事。村里人认为武善祥是异想天开,但他并不争辩。
  坚定目标 锲而不舍
  2000年,武善祥在综合评估各方面因素后开始试种桃树。那时的河那坪还没有引流水渠,武善祥只能从山下往山上挑水。一棵树苗一次要浇两桶水,每桶水有十几公斤。夏天干旱少雨,暴晒之下,第一天刚浇过水的树坑第二天就会开裂。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武善祥栽下的第一批桃树,却没有一棵存活下来。武善祥没有灰心,而是仔细查找了失败的原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土质存在问题。为此,他不辞辛劳地从别的地方运来优质土壤填埋,改善当地土质。同时,树苗枯一批,他就补栽一批。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栽活桃树誓不罢休。”经过一遍又一遍地补种,桃树终于活了下来,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看到成活的桃树,武善祥心里充满了希望。为了方便种树,他索性住在红土坡上,而且用整整5年时间修通了种树的盘山路。既然桃树能活,其他树种应该也能成活,武善祥说干就干,在原本水土流失严重的红土坡上种活了各种果树。为了扩大种树成果,2005年武善祥承包了大红山下撂荒的10公顷土地,为确保树苗成活率,2006年他筹资修建了一处1.5万立方米蓄水量的涝池,林地有了水源保障,树木成活率越来越高,他儿时的梦也越来越近。
  矢志奋斗 坚持不懈
  从第一天种树开始,武善祥就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种树和环境治理中,用退休金雇人、雇挖机,开荒开路、平整土地,购买各种果树苗。为了节约时间,武善祥常用一壶茶水、几块干馍当午饭。老伴白桂兰心疼他,便带上简易小炉子和他一起上山,做一口热乎饭。“作为家人,我们理解他、支持他。”白桂兰说。
  武善祥用20多年的付出,换来了河那坪的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民和县交通部门帮助修通2公里的硬化路,县水利部门修建了灌溉用水管道。政府部门的支持让武善祥更加坚定了植树造绿的信心。现在,到访大红山的人们会发现,在红土坡的一侧,大片桃树奇迹般地生长着,尽显勃勃生机。“治理大红山生态,我只是率先迈出了一步,要彻底改变大红山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青海东大门的生态形象出一份力,增添一抹新绿。”武善祥笑着说。

马场垣之声
使群众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获取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