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平定街街景
最近,电视剧《小巷人家》热播,一方小院见证两代人的烟火岁月。时代的车轮从不驻足,而小巷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为家家户户留存岁月的温柔印记。
在许昌,一条条小巷,一头连着岁月,一头连着百姓的生活。近几年,随着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很多沉寂已久的小巷渐渐“苏醒”,成为城市的新风景,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光彩。
那么,你记忆中的许昌小巷都在哪儿?小编带你走进城市小巷,用另一种方式认识许昌。
11月15日,阴天,连降几天的小雨驱散了初冬时节的干燥。市区北大街的几个巷口,一些坐着聊天儿的老人,似乎在讲述着这些小巷的过往。
提到许昌的小巷,我们还得从“八大胡同”说起。沿北大街从北向南,“八大胡同”分别是靳家胡同、北臧胡同、佟家胡同、南臧胡同、汪公祠胡同、大王胡同、小王胡同、菅胡同。
不少许昌人都知道,大王胡同里有一棵皂角树,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树干曾被拦腰折断,奄奄一息,但顽强的生命力让它挺了过来,至今依然枝繁叶茂。
在附近居民的引导下,找到了这棵皂角树。只见皂角树上挂着一块树牌,其介绍,该树已有200年树龄,属于三级古树。
接着,穿过曹魏古城进入寇家巷。这条“藏”在闹市区的小巷,保留着几间老式民居,巷子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寇家巷幼儿园。坐在巷口的王顺军大爷告诉记者,寇家巷幼儿园的前身是五洲酱菜园,距今已有几十年了。
随后,来到平定街。窄窄的街道在大树和老屋的衬托下,显得宁静而祥和,两侧围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不少新元素。
市民蒋大爷从小生活在平定街上,时常穿行于平定街旁的每一条小巷。“时代在变,街道在变,但情怀不会变。”蒋大爷说,平定街是许昌第一条柏油路,它铺设于20世纪50年代。
街道还是以前那个窄窄的街道,街边的民居却在不断变化,只有一些旧门楼似乎还保留着昔日的面貌。
街头的大妈们拉着家常,悠远又亲切;另一处,三五个大爷支起了桌子,准备开启新一轮棋局大战……寻常人家的生活鲜活而生动。
每一条小巷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
许昌的魅力“隐藏”在一条条古旧的老街巷里。比如回民街,纵横交织的小巷里,弥漫着许昌城里温暖的“烟火气”。
许多特色小吃店自然散落在深巷街坊之间,店铺不大但美食可口。
当你漫步在这些小巷中时,不经意间便会在某个转角处发现那些熟悉的小吃店。它们已经成为老城街巷中令人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生活在许昌的人,对引龙街、文会街上的每一个摊点早已熟知,有需要的时候,便骑着电动车从容而来。
其实,在许昌有烟火气息的小巷还有很多。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光明路西段的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看到100多个摊位整齐地排列在道牙上,来此购买蔬菜、水果的市民络绎不绝。
“先尝后买!”33岁的杨志刚和妻子一边摆上刚卤好的酱猪手、鸭翅根,一边招揽着顾客。四溢的卤香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尝鲜。
“茴香多少钱一把?”“给我称几斤土豆”……上午的白庙后街热闹非凡,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围着几名顾客,有的问价,有的挑选蔬菜。摊主付秀琴和老伴儿不停地忙碌着,装菜、过秤、收钱,动作娴熟。
在市区文化路便民规范点卖山药的张霞说,10多年前她跟随丈夫从商丘老家来到许昌。为了谋生,他们开始摆地摊儿。从最初四处摆摊儿卖袜子,到目前在文化路卖山药,虽然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千元钱,勉强维持家用,但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漫步小巷,你总能找到藏匿着的、数不清的美味记忆。小巷浓浓的“烟火气”,是认识城市的另一种方式。
如果说主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一条条背街小巷就构成了这座城市最鲜活的“里子”。
“如今,背街小巷和主干道一样漂亮,周边环境也一样整洁。”家住市区杨庄街的王大妈高兴地说。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让背街小巷变成“暖心街巷”,我市从整修下水道、修补路面到维修路灯、美化墙体,从规划停车位到栽植绿化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细碎小事”,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这几年,许昌的每个角落都发生了改变,不仅变得干净整洁,而且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宜居。”当日上午,在市区西湖南街,老居民张大爷感叹道。
此外,我市还组织开展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环卫部门对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及环卫设施情况进行排查,制定印发了《许昌市中心城区背街小巷和环城路两侧道路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
中心城区各环卫部门迅速行动,围绕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短板,加大卫生整治力度,强化公厕、中转站管理,使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背街小巷联系着民生。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不仅促进城市整体形象提升,而且实现了于细微之处惠民生,让整座城市既美了‘面子’又暖了‘里子’。”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谢文锋说。
小巷大隐于市,不言不语、不争不躁,是古朴的、发展着的,是安静的、又充满“烟火气”的……彰显着独属于许昌这座城市的风光。
责编/李小娟 终审/董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