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对辽宁夫妇借了8万元将女儿送出国留学。可几年之后,女儿就再无音讯。直到21年后,夫妇双双患癌,命不久矣时才得知,女儿在德国大学当教授,称得上功成名就。
当夫妇二人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时想和女儿见上一面,他们供养出来的教授女儿却表示没时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曹茜父母唯一信奉的话,二人生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过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当女儿曹茜出生之后,夫妇两人就把走出黑土地的希望寄托在了曹茜身上。
在1979年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摆脱,但是曹茜的父母却将她视为掌中珍宝。当其他女孩的要忙于各种劳作家务时,曹茜的任务就只有看书学习。她的父母知道,锄头和笔孰重孰轻,于是曹茜的童年便由各种各样的书本围绕。
作为没有工作的代价,曹茜同样失去了一个正常的童年。为了回应父母的期许,放学后的曹茜不能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撒野,游玩。每当曹茜用艳羡的眼神看向窗外欢呼的孩子们时,父母就会关上窗户,生怕影响曹茜学习的进度。
来自父母无处不在的压力,让曹霞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得到的奖状能铺满一面墙,写满的本子同样能放满几个大纸箱。每当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曹茜的老师都会称赞她是个学习的好苗子。这也让她的父母更加确定自己培养的路线没有错误。
随着时间一年年的过去,曹茜的脸上再也不见笑脸,她知道自己并不是老师口中所谓的“好苗子”,而是在父母眼皮下难以逃脱的学习木偶。年纪不断增大,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大,曹茜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的握笔已经磨出了茧子,她偶尔也会觉得自己的心里也有一层茧子。
高三学生的冲刺的生活早已是曹茜的常态,至于以后得出路,父母也为自己安排妥当。上省城的师范学校,毕业当老师继续和书本泡在一起。
可让所有人都有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从小听话的乖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为自己的挑选了一所南方的大学,并且执拗的要求将其选为第一志愿。眼见女儿少有的提出要求,她的父亲用了一个巴掌作为回应。
这一巴掌将曹茜扇进了师范学校的考场内,也彻底让曹茜坚定了心中摆脱父母的决定。从考场出来后,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搜集了出国留学的资料,发现自己的条件能够满足德国的要求。
于是她向父母提出了出国留学的要求,在当时能够海外留学是一件十分有面子的事,曹茜的父母在她的游说下,也决定咬咬牙砸锅卖铁凑齐了7万元学费送她去德国。
可出了国的曹茜像是滴入大海的水,再也没有了音讯。一连21年甚至让她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女儿客死他乡。直到曹茜的父母相继查出癌症时日无多,才通过媒体的帮助找到了在德国汉堡大学当教授的女儿。
此时的曹茜家庭美满,生活富裕可对于国内重病缠身的父母。曹茜却十分冷漠,作为大学教授曹茜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为父母尽孝,可面对媒体的询问,曹茜教授只是用没时间作为借口。
直到她的父母去世,曹茜依旧没有回国吊唁。如今的她或许就像是父母曾经期盼的那样,凭借着知识站在三尺讲台,可是这只摆脱了掌控的木偶却成为了他们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