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GDP预计超14万亿,碧桂园去年亏损大幅收窄 | 财经日日评

财富   2025-01-16 09:06   浙江  

点击图片▲欢迎报名

2025年地方债开始发行



1月14日消息,本周一,湖北和青岛分别发行了约639亿元和3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成为今年首批发债的地方,这也正式拉开了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序幕。湖北发行的约63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中,约451亿元为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另外约188亿元则为新增专项债券,投向重大项目建设。而青岛发行的10年期约39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则全部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最终票面利率为1.67%。

根据天津、安徽、河北、海南、湖南五地披露发债信息,将在1月20日合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约1050亿元。河南计划在21日发行约35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目前,全国省市披露的一季度计划发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第一财经)

|点评 从去年底开始,地方政府的发债速度就明显加快。此前地方政府普遍控制债务发行速度,尽可能避免债务负担过快累积。去年底,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地方政府6万亿债务置换计划,然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2万亿债券额度就迅速被用完。效果也初步显现,长期低利率的债券置换短期高利率的债务,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减轻,基建投资重新加速,一些长期被搁置的轨道交通项目得以启动。

今年还有2万亿专项化债额度等待下发,地方政府的短期利息偿还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在支持消费、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需求方面的政策力度有望得到扩大。

广东GDP率先突破14万亿元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预计202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该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3%,占全国25%;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1%,占全国18%。

据悉,中国多个万亿GDP大关都由广东省打破。数据显示,广东省GDP在2019年突破10万亿、2020年超11万亿、2021年超12万亿、2023年超13万亿、2024年超14万亿。(综合中国新闻网)

|点评 从数据来看,去年全年广东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都跑出了不错的成绩。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为制造业注入了活力,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人口持续增长,也带动消费市场不断扩充。同时,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广东去年的进出口规模突破了9万亿元,对于稳外贸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广东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大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经济基本盘的稳定增长。广东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区域一体化建设,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有利于推动全国市场的整合和优化。此外,作为对外开放强省,广东实力增强,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

国产手机增长压缩苹果三星全球份额



1月15日消息,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的《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4%,达到3.317亿部,连续第六个季度保持增长。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6.4%,出货量达到12.4亿部,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两年充满挑战的下滑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强劲复苏。

尽管苹果和三星在第四季度和全年保持了前两名的位置,但这两家公司都出现了同比下降,其市场份额也因中国厂商的超强增长而缩小。在苹果和三星之外,小米在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排名中位列第三,全年是前五名厂商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传音排名第四,但第四季度与vivo并列,全年与OPPO并列,这三者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澎湃新闻)

|点评 5G及AI技术撬动此前积压的换机需求释放,加上新兴市场消费力提升,带动全球智能手机在去年显著回暖。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终端厂商的市场格局也在被改写。虽然苹果、三星仍居于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但均已出现小幅下滑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五位里国产手机份额的同比大增。

本土手机品牌的崛起,对国外头部手机厂商造成了冲击。中国市场增长乏力,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苹果和三星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此外,国内手机品牌也在加速出海,目前在东南亚、欧洲市场都取得了一定突破。在国内手机品牌的奋力追赶下,苹果和三星的市场地位可能会被进一步动摇。经历回暖后,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或会放缓,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

BBA去年全球销量齐下滑



1月15日消息,奔驰、宝马、奥迪三大传统豪华品牌先后公布了2024年全球销量数据,三家车企悉数下滑。其中,宝马录得最高销量,为245.08万辆;奥迪全年跌幅最大,同比下降11.8%。就中国市场来看,由于中国自主高端品牌的强势崛起,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三家车企在中国市场表现均不佳。其中宝马的销量下滑最多,同比下降13.4%。

2024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全年销量为71.45万辆,同比下降13.4%;奔驰集团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7%至68.36万辆;奥迪在华销量则为64.9万辆,下降了约10.9%。(澎湃新闻)

|点评 去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一年,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上都较为缓慢的BBA,自然在竞争中逐渐落后。当下豪车概念更多被智驾等功能定义,加上国内自主高端汽车品牌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BBA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侵蚀。同时,在激烈的价格战下,BBA也被迫降价,但以价换量的策略收效甚微,反而引发经销商的资金链危机,部分4S、5S店已经关门闭店。

高端汽车市场对于国内汽车品牌的认可度逐步提高,“跌落神坛”的BBA想要在未来翻身恐怕并不容易。降价策略被验证难以奏效后,BBA都在加速转型。最近,奥迪已经宣布将深度融入华为智驾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竞技场,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相对更成熟,投身本土竞争或许是当下BBA最好的选择。

OpenAI发布首款AI Agent产品



1月15日消息,OpenAI宣布推出名为Tasks的测试版新功能,三个不同版本ChatGPT——ChatGPT Plus、Team和Pro的订阅用户将可以试用这个新功能。它让聊天机器人ChatGPT变得更像一种传统的数字助手,比如苹果的Siri或者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区别是这个助手拥有更先进的语言功能。

要使用Tasks,用户需要进入ChatGPT的聊天界面。接着在模型模式中,选择“4o与计划任务(4o with scheduled tasks)”,将想要执行的任务,包括任务内容、执行时间,告诉ChatGPT即可。ChatGPT朝着成为成熟的个人助手迈出重要一步,可能意味着OpenAI将要迈入推出可自主人工智能的代理式AI(Agentic AI)时代,未来将推出大批AI智能体(AI agent)。(综合36氪)

|点评 OpenAI新推出的功能让AI为人类“打工”这件事落地了。只是从目前给出的使用场景来看,Tasks能做到的事情还比较有限。和Siri这类语音助手相比,除了都能提醒你定时喝水以外,智能体(Agent)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执行实际任务,比如说每天定时查看股市行情并进行推送。换句话说,AI智能体更像一个具备执行力的私人助理。

OpenAI此前已表示找到了“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之路”,AI智能体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Tasks应该只是一个前菜,其后续推出的智能体将有能力执行更多复杂操作。可以预见的是,AI智能体的广泛应用必然会颠覆劳动力市场。不过受到算力等限制,当前AI研发正逼近瓶颈,智能体的实际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

碧桂园预计2024年亏损将大幅收窄



1月14日,碧桂园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和2024年中期业绩。2023年,碧桂园实现收入4010亿元,同比减少约6.8%。截至2023年底,碧桂园录得净亏损2009.62亿元,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784亿元。2024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1021亿元,同比减少约54.9%,录得净亏损150.64亿元,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28.42亿元,相较于2023年,碧桂园2024年中期的亏损大幅收窄。两份财报独立核数师均无法发表意见。

碧桂园表示,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会大幅收窄(缩小为一百亿级规模)同时,公司仍然保持一定规模净资产,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仍有超七百亿元。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可转换债券、公司债券及银行和其他借款的总额为2501.52亿元,其中2035.46亿元为流动负债。期末,碧桂园的总债务中有1472.87亿元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澎湃新闻)

|点评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憋了一年,碧桂园巨亏的财报终于发布。从财报中看,碧桂园2023年巨亏超过一半是进行资产计提减值,提前将可能出现的亏损计入财报。到了2024年,这部分减值仅剩27亿元,证明减值在2023年基本集中释放完毕。碧桂园现在尚未走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如果能够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尚且还有喘息之机。

碧桂园给出的境外债重组方案都十分苛刻,立马还钱只能给10%,想要拿到全部的钱则需要等十一年半以后,或者转为已经跌到不足5毛港元的股票。从碧桂园财报中公布的在手项目数量来看,未来即便销售顺利,也不可能还上所有债务。即便债权人对碧桂园进行清盘呈请,这个过程也是旷日持久。碧桂园究竟将何去何从,现在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永辉超市2024年预亏14亿元



1月14日,永辉超市公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经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永辉超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3.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22.1亿元。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24年的经营情况相比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

永辉超市当前的核心工作,是旗下门店“学习胖东来”调改。永辉超市副总裁兼全国调改项目组负责人王守诚近期曾表示,调改是2025年公司最核心的一项工作。截至2024年底,永辉超市共完成了31家门店的调改。(证券时报)

|点评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初期确实产生了一定成效,却没有扭转公司整体亏损的颓势。线下商超行业面临线上电商的挤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整个行业都在艰难度日。大部分全国连锁商超主动关停亏损店面,收缩规模,优化成本结构勉强实现盈利。永辉超市也是如此,然而闭店带来的减亏并没有使公司整体亏损减少,原因正是在于学习胖东来的调改上。

学习胖东来就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关店改造,胖东来模式主打服务上乘,商品物美价廉,对于永辉超市来说,这就意味着人员成本的提升,商品毛利下降。调改后的店确实提升了客流量,短期内却难以覆盖前期投入的成本。并且,客流量能否稳定在较高水平,对永辉超市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周三两市震荡调整沪指跌0.43%



1月15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9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619亿。盘面上,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小红书概念股持续大涨,光伏概念股展开反弹,抖音概念股表现活跃。下跌方面,PCB概念股集体调整,次新股、油气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227.12点,跌0.43%,成交额为4662亿元;深成指报10060.13点,跌1.03%,成交额为7226亿元;创指报2037.93点,跌1.82%,成交额为3290亿元。(财联社)

|点评 周三两市快速恢复到此前的调整状态中,周二的反弹好似黄粱一梦。央行的新闻发布会并没有透露太多增量内容,市场的部分期待落空。从板块上看,除了全球网民涌入小红书引发的包括互联网电商、文化传媒等相关热点扩散外,市场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主线行情。银行板块早盘一度快速走高,却被部分市场人士看作是反指。

短期之内,市场快速调整的势头已经被打断,重归相对稳定区间。即便周三是弱势调整,午后跌幅也没有继续扩大。不过,当前位置想要靠小幅区间震荡长期维持,恐怕有些困难。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 | 魏英杰 主编 | 何梦飞

点击下图▼立即领取



吴晓波频道
这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带领“巴九灵”们运营的知识平台,这里汇聚了400多万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拒绝屌丝文化的新中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