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中美金融三年鏖战,结果到底如何?

文摘   2024-09-23 00:00   广东  

最近,美联储宣布降息,标志着过去三年中美金融战的尾声。这一场金融较量,从疫情初期的美联储“开闸放水”,到随后的激进加息,再到如今的降息,像一场跌宕起伏的悬疑大片,背后却是全球经济动荡的残酷现实。三年过去,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美联储的“玩火”策略

2020年疫情来袭,全球经济陷入停滞,物资短缺、工厂停工、国际贸易几近瘫痪。面对经济寒冬,美联储先是一手大放水,疯狂印钱。有人说,这是“救市”,但仔细想想,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全球洗劫”。

为什么这么说?美元是全球贸易的结算货币,美国可以通过印钱从世界各地购买商品。当铁矿石、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因美元泛滥而暴涨时,其他国家只能用有限的外汇储备去“买单”,就像在被迫玩一场你永远输不起的游戏。铁矿石价格翻番,美元印得再多也无妨,美国人反正用的就是这些“无本之财”。但对中国来说,花的是自己辛苦积攒的外汇储备,最终的结果就是,钱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

这还没完,到了2022年,美联储突然大幅加息,利率从0直接飙升到5.25%。这是什么操作?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美国吸血”的另一波攻势。美元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外汇储备告急。要么加息稳住资本,要么眼睁睁看着资金流失。不少国家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拼命加息,但结果却是经济停滞,物价飞涨,百姓生活愈发艰难。

中国的逆袭与自救

然而,这场金融战中,中国并没有如某些西方人所期望的那样被“击垮”,反而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智慧。中国不是第一次面对美元霸权的掠夺,过去几年里,我们一步步在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

以往,国际贸易中我们只能用美元结算,而现在,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货币。中国和非洲、南美等地区的贸易,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还帮助我们在金融博弈中占据了更多主动权。特别是在美联储放水期间,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因美元被掠夺而大幅缩水,不得不向中国寻求帮助。而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因此进一步提升。

中国不仅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自我保护,还利用庞大的内需市场与制造业优势,维持了经济的基本盘。全球经济在美联储的“吸血”策略下步履维艰,而中国依靠“国内大循环”战略,逐步恢复生产、增强内需,在全球经济风暴中站稳了脚跟。

三年鏖战后的格局

三年金融战,谁赢了?表面上看,美国似乎又赢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通过美元霸权,一次次对外“收割”,但这一轮的胜利却是建立在牺牲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元霸权的吸引力正在减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与其受制于美元,不如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过去三年,中美金融博弈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

再看其国内。美联储的降息意味着美国的金融战术已经走到了一个阶段性的终点。美国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物价高涨、工资增长乏力,国内政治环境更加动荡。这次的金融战,美国虽然通过收割其他国家取得短期优势,但却透支了美元霸权的长期信用。

反观中国,这次我们没有被动挨打,而是通过灵活应对、加强人民币国际化、优化内需结构,实现了较为稳健的发展。在未来,中美金融战或许还会继续,但这一轮较量中,中国不仅站住了脚,还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发言权。

简而言之,中美金融三年鏖战,谁是赢家?对美国来说,这场战役虽然暂时让他们在全球吸了些“血”,但代价不小。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韧性与智慧的较量,尽管挑战重重,却为未来的经济格局赢得了更多的可能性。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或许才是真正颠覆美元霸权的关键一步。

这场金融战,仍未结束。未来,才是真正的较量。

蠹见君
一个真正清醒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