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12月16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以“市城市治理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召开了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到,“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
肩扛重任的重庆,已专门成立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委书记袁家军、市长胡衡华担任主任,市委副书记李明清担任副主任。
城市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重点包括城市安全、城市运行、城市服务等。
在12月16日的会议现场,袁家军从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包括“要聚焦城市本质安全加快破题”。
什么是本质安全?
公开资料显示,“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至1978年,英国化工安全专家特雷弗·克莱兹基于化学工业重大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了一种理念,即事故预防的最佳方法不是依靠附加安全设施,而是通过消除危险或降低危险程度来取代安全装置,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曾解读称,“本质安全能够将风险控制的重点转移到风险出现的源头上,为风险管控提供全新思路。”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运行系统也日益复杂,不断给城市治理者提出了新的考验。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城市存在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还发生过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城市本质安全,意味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同城市发展相适应。
事实上,围绕城市安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求。
在2020年4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如何提升超大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城市韧性”。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压力冲击,特别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极端天气、地震、洪涝、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在10月12日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袁家军就提到,着力提升安全韧性水平。
在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袁家军再度对城市安全提出要求。他提到,“紧盯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等各领域风险,构建闭环管控体系,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解决在萌芽状态,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此外,对于重庆来说,数字重庆建设是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12月4日,袁家军前往重庆市部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调研。
袁家军前往巴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听取当地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情况汇报,观看综合管廊三维集成与管控系统、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场馆公共安全管理等应用演示,了解中心基本能力建设和实战实用等情况。
他指出,要突出边建边学边用,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持续增强基本能力,不断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探索形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知识体系。
“要坚持急用先行,聚焦社会治理领域遇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分析梳理高频事项,不断提升多跨协同水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确保城市运行各类风险高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