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一个“高深莫测”的热词,水灵灵出圈了。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大力提振消费。其中,“首发经济”大有原地引爆的意味,相关概念股斩获4连板。被如此重磅级的会议聚焦,它到底有何魅力?
不绕弯子,先走入几个场景体验一番。凌晨四点,连夜蹲守在实体店外抢购华为手机的心却达到了巅峰;网红面包店开业,从排队到进店30分钟起步,还有身着二次元蓬蓬裙的年轻人现场直播;帆布袋谁家都有,但LV与咖啡店联名限量款帆布袋便是一种品味的象征了,挤破脑袋也要抢。这些都是首发经济最直观的写照。
当然,首发经济的内涵不单纯停留在首店、首秀、首展、首演,它更在于新: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包括企业创新产品或服务,并带动品牌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
2024年3月小米首款新能源汽车发布,当晚10点开售,不到半小时即预订出5万台;8月中国首款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创造出3天狂卖15亿元的销售神话;低空经济领域,有企业选择在网红直播间进行首发售卖,一款“空中的士”完成12架次的意向金成交;中百超市多家门店经过胖东来调整改造后生意火爆,被视为对新业态的一种尝试。这些也都是首发经济的典型代表。
把“新”变成一种商品,把“首”变成一种仪式,正是首发经济的力量。
不难发现,它背后还暗藏着营销心理学——稀缺、新奇、从众三大效应叠加,错过就没有,不买就落伍。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似乎写进了DNA,大家不仅是在花钱,更像是在传递一种态度:“我很有品位”。而且,大脑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这种快乐激素让人感到兴奋和满足。
顶级会议力挺首发经济,将其列为2025年扩内需的重点任务,因为它在拉动消费方面快、准、狠,效果立竿见影。
近些年,一线城市已在首发经济上攒足了人气。作为“鼻祖”,上海在2018年至2023年的5年间,有超4500个国际国内品牌举办首发活动,引进首店5840家。去年11月,第七届进博会新品发布台上,每隔15分钟就有一件产品面世,相关产业的溢出效应达1400亿元。
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开设首店。首发经济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商圈能级提升的重要角色。
据赢商tech发布的《武汉市首店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1-10月引入品牌首店307家,同比增幅超100%,国际品牌进驻比例同比上升9%,其中武汉SKP以“首店收割机”之名占据榜首。国际名品纷至沓来,首店所到之处客流涌动。
然而,一些城市虽不缺首店,在开业初期一炮而红,但打卡式消费过后便陷入冷清。因为缺乏创新,光靠抄作业、炒概念是伪首发。只有打造出“人无我有”的差异化竞争气势,顺应消费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才能花期长久,得“新”应“首”。
【小编推荐】武汉成为航空运输第10城,湖北进入客货“双枢纽”运行时代
【小编推荐】视频号:2025经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