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讲述成果汇】三年,我走了“2000米”

文摘   2024-11-01 15:33   北京  






第四篇章:“先锋·启新”








讲述题目:


三年,我走了“2000米”














讲述人:曲昕馨






我是曲昕馨,2014年从吉林大学物探专业博士毕业后,加入了东方物探大家庭。




2000米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长跑运动员来说,跑完2000米只需短短8分钟;对徒步旅行者来说,步行2000米也仅需要30分钟;但对我来说,将井地电磁勘探能力再提升2000米,却整整花费了三年。






入职十年来,公司为我提供了数不清的行业交流和技术培训机会,担任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课题长的历练,使我从项目管理到主导完成科研任务,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国家“两深一非一老”和公司向油藏进军的要求下,单位为我明确了面向油藏开发的可控源电磁研究方向。面对大深度井地电磁三维反演、地热和CCUS新能源勘探等一系列创新和攻关难点,以我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孵化室”应运而生。






2022年,我参加了集团公司《大功率时频电磁勘探系统现场试验》重点研发项目,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要把井地电磁勘探能力由6500米提升到8500米。对于井地电磁法来说,井中钢套管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电磁采集数据的质量,增加后期解释难度。






既然套管去不掉,那我们就从算法上想办法。那段时间我和团队成员不断地找方法、改代码、做测试、再优化,经过三个月近千次试算,终于让我们找到了通过在反演模型中使用非零棱边电导率来降低钢套管效应的方法。理想的反演效果呈现在电脑屏幕上那一刻,大家如释重负,但很快,我们又将目标聚焦于前方更大的挑战——如何将手中的模拟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项目中的可靠技术?






2023年初,我们承接了一个针对塔里木探区6500米以深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科研攻关项目,在一年内,既要圈定油水分布范围,又要进行剩余油量化评价,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最终如期完成项目,应用取得的井地电磁三维电阻率反演等七项创新成果,成功确定了剩余油分布。项目验收会上甲方评委的充分认可,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践行国家深地战略的道路上,我们开发的大功率井地电磁勘探系统,配以自主研发的GeoGME重磁电采集处理解释软件,完成了对深地数据的精细化处理和分析。努力终有回报,今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将井地电磁勘探能力由6500米提升到了8500米!




这2000米的路程是我们用三年时间一步步丈量出来的,它见证了我们在“油气报国”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多年的积淀,我们的团队羽翼渐丰。由我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已于近日正式挂牌。




科研之路,从来没有坦途。幸运的是,我有这样一位伙伴,我的爱人,任职于中油奥博的微地震专家——王飞。从本硕博的同窗,到如今的东方同事,二十载的陪伴,我们不仅是生活中的最佳拍档,工作上更是常常能给对方带来“神来之笔”的科研灵感。他擅长“微地震监测”,我专攻“时频电磁”,“如何将两种方法有效结合以在油藏开发中达到最佳效果”是我们茶余饭后的不变话题。






就在去年,集团科研项目中的“基于电磁与天然地震的压裂微地震联合监测方法研究”专题,为我们提供了发挥夫妻优势的机会。深耕物探技术研发、为油藏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不变的初心,我们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物探事业的热爱和决心。






7月10日,国家能源局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上,提出了加快突破“万米级”深地勘探技术难题的战略目标。如今,我们距离万米目标已然越来越近。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句话定将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物探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向着万米目标奋勇前进!









图文 | 综合物化探经理部

平面编辑 | 由美娟

主编 | 刘长军

审核 | 王丽花 包勇 贾淑清



更多精彩内容




1、【东方头条】“book”思议!一次难忘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2、【东方头条】任文军到研究院调研








3、【东方头条】任文军一行到长庆探区调研






































































国际勘探事业部
东方物探海外铁军 创新引领时代潮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