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清华大学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
“青年命运共同体,提升全球胜任力”号召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于2025年寒假开展前往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研究生海外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开拓国际视野
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产业、文化交流平台
助力人才全面培养
为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实践背景
本次实践,支队将走访新加坡、雅加达、万隆等多个城市,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A*STAR、中兴印尼等多家高校、企业开展调研、交流活动。
2025年1月16日,“智造新程,卓越印迹”实践支队成员走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微电子研究所,通过实验室访问学习、学术汇报交流、校园/单位参观等形式,深入探索世界前沿的科技研究与工程教育模式。
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的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工科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其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领域的卓越研究和教学而闻名,NTU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与企业合作紧密,为学生提供实践导向的教育环境。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 微电子研究所(A*STAR IME):加速先进封装、压电MEMS、SiC、RF-mmWave GaN、光子学和传感器领域的创新,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并促进行业增长。
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 微电子研究所
Part 1 | 南洋理工大学:学术与创新的碰撞
探索3D打印中心:智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清晨,支队成员来到位于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3D打印中心(Singapore Centre for 3D Printing, NTU)。该中心以其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卓越成就闻名,涵盖了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和建筑工程等多个应用领域。
中心的研究人员为支队详细介绍了其在材料创新、工艺优化及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进展,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实验设备和样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支队参观新加坡3D打印中心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针对该中心通过政府资助、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等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欧阳礼亮老师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挑战提出了问题,研究人员的解答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参访过程中的持续讨论进一步拓宽了大家对增材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结合的认识。
南锦瑶重点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潜力,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零件制造、原型制作、维修替换、轻量化设计、复杂结构及大尺寸部件制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带来启发。
新加坡3D打印中心合影
院系交流:思想交融的火花
参观完新加坡3D打印中心,支队成员随与南洋理工大学老师来到院楼会议室,与南洋理工大学师生开展了深入交流。
来自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实践支队队长毕博分别从院系研究方向、教学理念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清华大学机械系情况进行了介绍。
毕博队长介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欧阳礼亮老师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清华机械工程系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成就,特别是3D打印生物材料的突破性进展。
欧阳礼亮老师介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生物制造领域研究成果
随后,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Way Yee Yeong院长分享了她对于研究生培养的独到见解,强调跨学科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她高度认可清华学子的工程素养,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Way Yee Yeong院长分享研究生培养见解
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Zhou Kun教授首先对实践支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肯定了实践队伍在海外开展学术交流的意义,同时对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制造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表达了高度认可和祝贺。随后,Zhou Kun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发展情况,探讨了两校在科研和学生交换项目上的潜力,表达了对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期待。
Zhou Kun教授介绍南洋理工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学术汇报:共探前沿领域
为进一步开拓前沿领域国际视野,实践支队同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小型学术汇报交流会,对本领域的学术进展开展报告和交流。
首先是Zhou Kun教授介绍了团队基于新加坡3D打印中心的研究,通过研究开发和促进行业采用增材制造 (AM) 技术,引领新加坡工业 4.0的发展。Zhou Kun教授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研究利用增材制造技术的高度定制和按需生产能力来强化其制造工艺,增材制造将跨越原型设计阶段,并具有新兴产业高度相关性。
Zhou Kun教授介绍研究成果
在支队成员的汇报环节,支队同学的汇报的内容涉及生物制造、3D打印等多个主题。
王子萱分享了她关于“在轨肿瘤模型3D打印”的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微重力环境研究肿瘤生长机制。
郭龙基于个人和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介绍了“复杂结构材料的仿生设计”,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展示了材料工程的创新案例。
这些些汇报所展示的内容专业但不失有趣,激发了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们的浓厚兴趣,汇报后大家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和交流,围绕技术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实践支队成员王子萱、郭龙进行学术汇报
实践支队成员与南洋理工大学
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师生合影
校园参观:科技与自然的和谐
交流和汇报结束后,支队成员在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内参观了标志性建筑,如The Hive。这些建筑将绿色环保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体现了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队员们纷纷感叹,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用,且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实践队员漫步在NTU校园间
Part 2 | A*STAR 微电子研究所:探秘微纳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产业化之旅
下午,支队成员来到A*STAR微电子研究所(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研究所负责人向支队介绍了其在芯片设计、先进封装和传感器开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详细展示了相关实验设备。支队成员分组参观了实验室,深入了解了微电子技术如何在推动半导体产业进步中发挥核心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践队员参访A*STAR IME
创新与实践:从技术到应用的桥梁
在座谈交流中,A*STAR的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在技术转化方面的经验,包括与产业界合作和推动研究商业化的案例。支队成员就技术落地过程中的难点提出问题,并收获了务实的建议。这一过程不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也让队员们意识到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结合的多样路径。
实践队员在A*STAR IME合影
结语
通过一天的参访和交流
清华大学机械系&卓越工程师学院
“智造新程,卓越印迹”实践支队
深刻感受到新加坡科教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精神
无论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增材制造研究
还是A*STAR微电子所的技术突破
这些经历都为支队成员开拓了新的实践思路
未来,支队将继续在新加坡和印尼的实践旅程中探寻更多可能性,书写属于清华学子的卓越印迹!
图文 | 赴新加坡、印尼实践支队全体成员
编辑 | 南锦瑶 毕博 陈弘凯
审核 | 王健健 胡益玮 刘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