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一直在努力的安然。
01/男人的“爱”,只是想开心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男人追你时掏心掏肺,但一旦关系稳定了,他就变得冷淡敷衍?
或者在婚姻里,他嘴上说爱你,但日常行动全是索取,甚至连孩子的尿布都懒得换?
男人对“爱情”的期待,更多是源自自我需求。
他们要的是快乐、轻松的氛围,远离责任的压力。
心理学家戴维·巴斯在《进化心理学》中提到,男人对关系的投入通常与“即时收益”挂钩,比如性、陪伴、认同。
试想一下,多少男人分手时会说:“你太粘人”“和你在一起压力太大”。
在他们眼里,爱情从来不是牺牲和付出,而是“享受”。
他们甚至潜意识里将女性视为“情绪避风港”——累了有你安慰,开心了有你庆祝。
02/爱情只是伪装,母爱才是刚需
男人要的“爱”,说白了是一种“母性化的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足够好的母亲”概念:母亲需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安全感和爱。
成年男人很多时候没有走出这种心理模式,他们在关系中寻找“情感母亲”。
这不是指每个男人都恋母,而是他们本能地期待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
恋爱中的“甜蜜期”,女人无疑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温柔体贴、事事以他为中心。但随着时间推移,男人的心理需求并没有改变,他依然希望你为他制造“无压力”的环境。
《亲密关系》一书中有句话扎心又真实:“男人会爱上满足他们需求的女人,而不是与他们平等对话的人。”
因为对很多男人来说,平等意味着责任,而他们害怕承担。
03/别做他情绪的提款机
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常常陷入“讨好模式”。害怕争吵、害怕失去,拼命满足对方的需求,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问题是,你付出的再多,他也未必买账。
要想在关系中找回主动权,首先得理解男人的本质需求:快乐和无条件接纳。不是为了满足他,而是为了调整自己的付出模式。感情中最可怕的,是把自己耗尽成了他的“母亲”,却得不到半分理解。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一句话:“关系的平衡,来自双方的自我独立。”
女人要在感情里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对方的喜怒哀乐牵着走。
想一想:当他索取快乐时,你是不是也在渴望一种内心的平衡?如果一段关系只让你感觉疲惫,那它一定出了问题。
04/女人需要的是清醒和主动
面对男人的“母性需求”,不要一味妥协,而是明确自己的底线。
学会在感情里说“不”,是维持平等关系的第一步。
经营亲密关系,不是靠无底线的包容,而是靠互相理解的平等。
男人希望得到快乐和母爱,女人同样希望获得支持和共情。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智慧。
女人在感情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凭感觉”投入。你觉得他好就付出,觉得他累就忍让。
可感情里没有规则,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被拖垮,而他却习惯了你的“无限支持”。
建立规则,意味着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边界。比如,家务分担、经济独立、情绪管理,都需要提前约定,而不是放任一方付出另一方享受。
亲密关系的真相是:没有谁理所当然爱谁,只有利益对等和情感契合。
你能给他快乐,他能给你支持,这才是理想的关系状态。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 请点亮【在看和转发】
如果有任何想法或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