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同行丨西河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11 11:30   云南  


2023年8月,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参加由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社区气候风险评估工作坊后,在芜湖市湾沚区的西河社区开展了关于西河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
截至2024年4月,共发动50余人次志愿者,入户访谈122个家庭,收集获得169份一对一访谈问卷及22份社区韧性能力自评表;开展了多场社区重点人群的焦点小组访谈及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和本土智慧口述史记录。11月,西河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正式发布

*《西河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报告》(后简称“报告”)由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撰写,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阅读。


二、关于报告

2023年9月,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芜湖青野”/“青野”)作为扎根社区的社会组织,在芜湖市湾沚区的西河社区正式开启了关于西河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止到2024年4月,项目团队发动了50多人次的志愿者前后开展了两轮集中的社区入户访谈调研(第一轮调研是2023年9月到10月,第二轮调研是2024年1月到3月);共计入户访谈了122户居民家庭,占比社区常住户数的10%左右;收集获得169份一对一访谈问卷及22份社区韧性能力自评表;开展了多场社区重点人群的焦点小组访谈及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和本土智慧口述史记录。

通过此次气候风险评估及其他相关的系列工作,芜湖青野以西河社区为例,分析形成了这份《西河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旨在探索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乡村社区所面临气候风险的真实状况,评估社区的脆弱性并探索社区气候适应能力提升的方向,回应芜湖青野对于“可持续社区”构建的使命愿景。正式开启报告阅读之前,有几个提示需要列出——


1.西河社区的情况,不具有特征上的典型性,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部分乡村社区在面临气候风险的真实情况。很大程度上西河社区的情况和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乡村村庄类似,报告提供了一个了解整体情况的社区案例,但绝对不能以偏概全。

2.气候风险实际在过去一直对居民的生活包括此次调研的乡村社区产生着影响。它并不是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才出现的,调研的目的是希望看到随着极端天气事件趋强趋多,现阶段下乡村社区面临的情况、目前的应对方式等。

3.气候风险评估、气候适应是本报告看待一个社区治理相关工作的视角,而不是具体的议题。研究气候问题背后,实际是要回应社区里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某个群体、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在追求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及社区发展中的真实诉求。

4.多维度、综合的社区气候风险评估方法学在国内的实践有限,成熟度和系统度仍有优化空间。此次青野对于西河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方法,得到了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应对气候变化创新行动基金及项目顾问郑欢的支持,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期待此调研报告作为一线组织的真实案例可以发挥作用。


二、关于调研背景

西河社区卫星地图


为什么开展基于乡村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从芜湖青野的角度出发是探索自下而上 “可持续社区”的行动,但要回答这个问题却需要自上而下的战略性思维,是全人类社会在应对愈发频繁极端的气候事件的集体行动。另外,“中国的广大农村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较脆弱地区,甚至是气候灾害多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农村又是应对气候变化潜力很大的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既是农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须,又可为全国乃至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该段引自乐施会支持,姜克隽研究员等人撰写的《农村社区发展指南——在规划与设计中纳入气候变化视角》一书]。因此,无论从国际、到国家,再到社区层面都在积极进行应对行动,具体可以看到——


1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开篇前言指出“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日益认识到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言中阐述“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中,我国一直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在减缓方面无论从工业减排还是能源结构优化上都做出了许多行动,但在适应层面具体如何适应,怎么适应?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明确了2014年至2020年适应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其中重点是要加快对当前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以明确适应的方向和路径。

2

 适应的前提是需要科学的气候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分析评估是个宏观的命题,如何分析评估需要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国际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基于每五年对全球气候条件进行科学评估,联合国风险灾害减轻办公室(UNDRR)和世界银行全球减灾与恢复基金(GFDRR)等组织提出将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看作是危害、暴露度和脆弱性的组合。


作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全球风险之一,国内外科研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无论是政府、科研机构还是第三方社会组织等为应对极端气候带来的风险,开始了基于本地的气候风险评估,以此探索因地制宜的气候适应路径,推动地区的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3

“气候适应”视角融入基层社区治理中

作为关注可持续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青野认为社区的气候韧性建设是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提高社区气候韧性的前提是了解社区在极端气候下的敏感区域和脆弱群体,尤其是在中国广大的乡村范围内。因此开展基于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是芜湖青野探索可持续社区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在全球气候危机的情况下,青野结合所扎根的乡村社区将“气候适应”的视角融入到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尝试。


2023年10月-2024年4月,在应对气候变化创新行动基金的资助下,芜湖青野以机构所扎根的乡村社区——西河社区的气候风险评估为抓手,开展了入户一对一访谈、多方关于社区气候韧性建设的交流平台搭建、重点人群的焦点小组访谈、社区气候变化科普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基于“危害性-暴露度-脆弱性”的评估框架,逐渐梳理出西河社区的气候趋势、社区敏感区域、脆弱群体和未来的适应建议。同时基于调研中发现的西河社区的独特性,通过口述史记录和分析,总结本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适应气候变化的本土智慧,以此展现我国部分乡村社区目前面临的气候风险真实现状和传统知识。


三、调研结论概括


1

社区居民对于气候变化了解少,

没有足够的气候适应意识。


此次社区气候风险评估调研,8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听说过气候变化”或者“听说过但具体不清楚”,仅2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且了解相关知识”。可见气候变化这个词对于乡村社区的居民来说是陌生的,即使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带来了影响,但在他们的理解里“天气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左右的”。究其原因在于,乡村社区大多数是老年人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很难通过网络渠道获得相关的知识;基层政府目前相关的工作也主要以社区当下更为迫切需求解决为主,没有在气候适应相关工作上投入精力;当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乡村社区居民对于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也形成了属于他们的应对经验。


未来随着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且没有规律可循的气候趋势,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将渗透在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居民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及气候适应意识的提升,如何把气候适应的视角融入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是非常关键的。


2

西河社区作为乡村社区,

敏感区域及脆弱人群更为明显。


对比城市社区,乡村社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更强。当极端天气对全域环境产生影响时,乡村的受灾程度及受灾范围比城市社区更大。在此次气候风险评估调研中,我们发现西河社区在基础设施,如社区供水系统、道路交通、集镇区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在低温冻害、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下,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水管冻裂、菜场污水淤积、道路泥泞等,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而生活在社区里的老年人在近几年越来越凸显的高温天下影响下,身体健康受到更多不利影响,且没有城市里便捷快速的医疗卫生条件以抗击疾病的风险。

另外,由于农业的暴露度和脆弱性高,抗风险能力弱。西河社区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其中大户种植主要为水稻,另外也有烟叶、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部分承包户还种植葡萄、黄桃、火龙果等。通过调研了解到,水稻受暴雨、大风、干旱气候影响比较大,油菜、柑橘受低温冻害影响比较大,而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引发烟叶、葡萄等的病虫害大面积蔓延,长时间的暴雨内涝会严重影响莲藕的生长。由此可见乡村社区在极端天气下,相较于城市社区,基础建设条件更薄弱、脆弱人群多、产业受冲击严重。


3

基层政府部门气候应对行动,

主要集中在防减灾层面。


本地基层政府甚至到市政府层面,目前没有系统且规划性的气候应对行动。2023年12月29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会同21个部门依据《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联合印发《安徽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安徽省将实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健康与公共卫生、综合防灾减灾等十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行动,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方案落实到各地市层面还需要时间去摸索,因此具体到乡村社区的场景中,时间跨度更长。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乡村社区目前的气候应对行动,主要集中在防减灾层面,由应急救援部门牵头。西河社区所在的湾沚区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成立了湾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指挥机构办公室,均设在区应急管理局。由此可见,乡村社区气候应对行动的现状和重点,都是以防灾减灾为核心。


4

圩区的地理特征,

西河社区也有本土气候应对经验。


西河社区所在的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皖江段,是名副其实的圩田之乡,也正因为地处圩区,当地居民饱受“水患”带来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水患”,社区居民也积累了大量“与水共生”的经验:从“挑圩筑堤”到“防汛抗洪”,同步修建各类水利设施,调蓄水位等。另外,圩区的地理环境,也让社区产业有了很多的尝试:结合古镇旅游,发挥青弋江的河流生态旅游特色、依托丰富的水系资源,发展了水产养殖(小龙虾、莲藕)等,不断拓展生计的多元化。


此外,因为青弋江水运交通发展而来的西河古镇,深受皖南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徽派建筑风格里有很多适应气候的工艺:“马头墙”俗称“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隔绝火灾的蔓延、天井可以通风换气且是很好的采光口、“黑墙白瓦”有很好的吸收潮气作用、建筑原料“糯米灰浆”具有超强的黏性……这些传统的建筑巧思实际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积累下的经验,而这些在西河都有所保留和对外呈现。



四、结束语


本报告作为青野首次对乡村社区气候变化的探索,难免有未尽和不足之处,衷心期待大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我们在后续气候变化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您的问题或者反馈,可发送至电子邮箱:qingyeshequ@163.com。




和气行动是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聚焦气候风险识别与社会组织和行动者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通过气候变化知识共学、工具研发与应用、气候适应行动和联合传播等方式,促进跨领域融合,增强社区韧性,共创绿色未来。




和气行动
和气行动是云南协力公益支持中心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聚焦气候风险识别与社会组织和行动者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促进跨领域融合,增强社区韧性,共创绿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