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891/30狙击步枪诞生记

百科   2024-11-23 22:01   广东  

苏联第一款国产狙击步枪于1931年开始装备苏军。
为了进行高精度射击,为莫辛纳甘1891/30步枪配备了四倍的PE瞄准镜。
但是,二战爆发之前,这种狙击步枪的生产就已经停止,转而生产由半自动步枪改装的狙击步枪。

▲安装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1891/30狙击步枪

1942年,苏联的狙击步枪开始配备一种性能更先进、重量更轻的新型PU瞄准镜。同时,莫辛纳甘1891/30狙击步枪的生产在伊热夫斯克和图拉恢复,并且根据战时生产条件,对56-B-222A步枪生产标准进行了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74工厂(后来的伊兹玛什兵工厂)生产了超过30万支狙击步枪(工厂文件中称之为“501s产品”),以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

▲使用PE(近)和PU(远)瞄准镜的苏联狙击手

狙击步枪和普通步枪之间的差异很小:准星座和拉机柄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刺刀,枪托左侧出现了用于安装镜架的切削部分。此外,为了提高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需要挑选精度最好的枪管,或者用减小制造公差的方式,生产全新的高精度枪管。此外,使用最好木材制造的枪托也根据枪管和机匣的外形进行了更精细的调整。用于瞄准镜位于机匣上方,无法使用桥夹装弹,但是打开弹仓底板,装填四发弹药的功能仍然可以使用。通常,苏联狙击手会手动逐发将弹药装入弹仓,尽管这会降低射速,但考虑到狙击手的连续射击机会很少,并没有影响作战。

▲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狙击步枪

当时,狙击步枪使用的只是普通的弹药,与普通步枪并没有区别。此外,苏联还曾经短时间生产过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SVT)和西蒙诺夫半自动步枪(AVS)的狙击型。


▲1931年设计、1936年制造的西蒙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

不过,由于射击精度明显较差,这两款半自动狙击步枪并没有大量列装,并且在二战结束前就已经停产。以上这些步枪都不能称之为成熟的狙击系统,因为它们不是专门设计的狙击武器,也没有配备高精度弹药。

53式特种射手步枪是在53式步骑枪的基础上,换用更长的枪管(长度可能近似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型)并采用10发弹匣供弹的改进型号。与基本型53式步骑枪相比,53式特种射手步枪在人机功效上的优化似乎并不多,53式步骑枪的“标配”的三棱刺刀和直式拉机柄在53式特种射手步枪上继续得以保留,对于一支狙击步枪或者说精确射击步枪来说,用弹匣还是弹仓供弹没有什么关系,而直式拉机柄对于安装光学瞄准镜明显有负面影响,保留刺刀的意义也不大。也就是说,53式特种射手步枪的“原创设计”带来的效果,无论从射击精度还是从人机功效上说,都很可能还不如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型。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上说,53式特种射手步枪的设计显然是不成功的,从博物馆内留存的实物和历史资料照片上可知,在建国前我军就从抗联教导旅等渠道获得过莫辛纳甘M1891/30狙击型,建国后在与苏东集团国家的技术交往中还获得过与VZ54很相似的莫辛纳甘M1891/30衍生型精确射击步枪。也就是说,当时国内也有需要的样本可供设计人员参考,而诸如改个猎枪式样的枪托、换个下弯式拉机柄之类的,对于设计能力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也不高,即使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工业能力还很低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做到,若究其原因,大约是当时我国国际环境相对封闭,国内的信息传递也不可能像今天这般通畅,设计人员难以获得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才使得新中国在设计制造精确射击步枪(就看作狙击步枪的前身吧)的早期探索中缺乏灵感也难有成果。

某研究所展览馆内的53式和56式特种射手步枪, 56式特种射手步枪配套的子弹被错放成了53式步机弹
虽然直式拉机柄的设计对安装光学瞄准镜有诸多妨碍,但根据留存下来的文字记载,53式特种射手步枪以及后来研制的56式半自动特种射手步枪和63式全自动特种射手步枪都是配有光学瞄准镜的。于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保留下来的53式特种射手步枪并不是“完成形态”,就是不能安装光学瞄准镜的原理样枪,而可以配备瞄准镜的53式特种射手步枪是采用下弯式拉机柄的,但是没能留存下来,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除非今后有重大发现,否则也许就再也不能解开这些谜团了。

军械库
世界枪械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