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第一村冯嘴子村,位于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西南三公里处,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天河抱村落,碧水绕家门。”然而,冯嘴子最吸引人们的倒不是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首屈一指的“花鼓灯”艺术。在今天的冯嘴子村,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孩童,人人都是玩花鼓灯的好手。2004年,冯嘴子村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2005年,冯嘴子村又被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
“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花鼓灯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的演出形式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舞姿优美,具有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风格和地方特色。自清朝中期至今冯派花鼓灯已流传八代。全村共有660户人家,人口2900人,几乎人人会表演花鼓灯。村中的“花鼓灯艺术传习所”里,有冯嘴子村自然文化景观,冯派花鼓灯历史及保护成果。不久的将来,一个集花鼓灯保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点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花鼓灯艺术起源于宋代,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千百年来,生长在淮河两岸的人们在稼穑、渔猎之余,每每于婚嫁、祭祀和庆岁之时,以花鼓灯这种粗犷、豪放的民间艺术,伴随着铿锵的锣鼓,舞之蹈之,歌之咏之,尽情地表达生命的豪放,或对神灵的感激和虔诚。周恩来总理曾把花鼓灯誉为“东方芭蕾”。
冯嘴子村是我国花鼓灯艺术明灯中最为耀眼的一盏。在清朝末年,冯嘴子村的花鼓灯就红遍了江淮大地,名重一时,不仅奠定了冯嘴子村在淮河流域花鼓灯艺术的轴心地位,同时,还使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达到了一个顶峰。据村民介绍,冯嘴子村庄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村中居民以冯姓居多。在这个拥有7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三五岁的孩童,人人都是玩花鼓灯的好手。
该村中最出名的要数冯国佩,村中立有他的雕塑,冯国佩艺名“小金莲”,国家一级演员,花鼓灯一代宗师,冯派创始人,中国花鼓灯十大老艺人,国家级非遗传人。冯国佩1914年出生,禹会区冯嘴子村人,1930年从师学艺,擅长扮演花鼓灯中的“兰花”。他以其精湛独特、自成流派的表演艺术,以及精于借鉴、巧遇融合的艺术才华,把花鼓灯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以坚持继承、勇于革新的创造精神,推动古老的汉民族民间歌舞花鼓灯,从广场艺术走向舞台,从民间自娱自乐的歌舞表演发展到纯舞蹈表演,发展到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的大型花鼓灯歌舞剧。
各位宗亲,如果您感觉内容不错,请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并传给更多的宗亲!欢迎各位宗亲提供更多的冯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