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活动】《儿童的人格教育》第一期共读会

文摘   2024-11-08 17:51   河北  


共读活动

10月11日,开发区第二小学语数共读小组开启第一次共读之旅,张东辉主任带领各位老师进行研读,并针对 “早期经历是如何具体影响儿童的人格发展的?”,“对于学习已经临近危险线的孩子如何培养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最可能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等多个问题进行讨论,全体老师收获颇多。



阅读时光



共读分享

1

冯俊杰

第一次共读后,我深感启发。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如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进行人格教育,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书中提到“人格”概念,强调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内在世界。这使我意识到教育者应培养孩子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

心理补偿机制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孩子们遇到挫折、困难或失败时,他们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内心的创伤,以维持自我价值观感。教育者要关注孩子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心理问题。同时教会他们如何正视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提高抗挫能力。

自卑感与优越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极端。自卑感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优越感可能让孩子骄傲自满、轻礼他人。书中指出,我们应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心。

2

林楠

在深入研读《儿童的人格教育》前三章后,我被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塑造和发展的深邃见解所深深吸引。他主张,儿童的人格教育远不止于知识的灌输,更关键的是培育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勇气与责任感。这三章内容为我揭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阿德勒强调了社会参与意识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儿童自呱呱坠地起便怀有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内在渴望,这种社会参与意识构成了人格发展的基石。在家庭的温馨氛围中,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以及儿童与外界的接触,都对塑造孩子的社会参与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模仿,儿童学习如何与人协作,如何在社会中定位自己。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应重视他们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其次,勇气作为人格教育的关键要素,同样得到了阿德勒的强调。他认为,勇气不仅仅是面对逆境时的无畏,更是一种勇于面对生活挑战、追求个人目标的精神力量。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和教育者应当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允许他们犯错,并从中汲取教训。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阿德勒也提醒我们,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会削弱孩子的勇气,因此在教育中应当把握好保护与自由的平衡,既给予孩子必要的保护,又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成长。

最后,责任感的培养是儿童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阿德勒指出,责任感是社会参与意识的自然延伸,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家庭和学校中,通过合理分配家务和责任,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此外,父母和教师的榜样作用也至关重要,他们应当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儿童的人格教育》前三章,我深刻领悟到,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需要教育者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无限的耐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社会参与意识、勇气和责任感的个体。这些理念对于我未来在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智慧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光彩。

3

黄珊

关于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最可能对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家长们又应如何调整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的人格健康成长,我有以下的思考

首先是教养方式,那些父母教养比较民主的家庭环境,孩子往往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而那些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的家庭环境,孩子被影响的常表现出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但若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另外父母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父母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在家庭气氛方面: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还要考虑家庭结构带来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最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如果对独生子女进行正确教育,亦可形成如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总之,家庭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家长只要正确教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必然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能够健康成长。

4

杜静昱

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爱和归属感”,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他们一道建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充实他们的生活,转变学生生活的重心。

此外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在成长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变化,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成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合力,使师生朝向美好。

5

张艺佳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实践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今天下午和同组的教师们共读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也深切体会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找到爱和归属感”,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他们一道建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有意义的活动,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爱与归属感使师生朝向美好,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6

何婷婷

书中的核心内容是追求优越和超越自卑,这也是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人人都渴望获得优越感,但这些都离不开自卑心理,追求优越和超越自卑。是人们心理现象的一体两面,所以人人身上都有优越和自卑心理,也正是出于自卑,我们才会对优越有所追求。

阿德勒认为社会情感是追求优越和超越自卑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清楚家庭地位,学校环境,教师父母哪些角度,以及应该怎样避免自卑心理,并获得优越感。

 

作为教师,应把教育孩子的重点放在以孩子的思考方式来理解孩子上,对于孩子的种种行为及反应要加以分析,从而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鼓起勇气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让孩子建立起社会情感,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打好基础,使他们有能力独立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以及能够努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7

王丹丹

一、家庭环境

1.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之间应相互尊重、关爱,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中的争吵和不和谐,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空间。

2.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处理家庭关系和教育观念上要保持一致,避免给孩子造成困惑。

3.培养独立性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如整理自己的物品,独立完成小任务,教育孩子独立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社交环境。

4.干净健康的社交圈

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鼓励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教育孩子直诚友好,不占小便宜 培养正直的品格。

5.开展智力发展活动

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如词语接龙、下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

二、生活习惯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孩子按时起床、吃饭,培养良好的时间和纪律观念。

2.教育孩子用完东西后放回原处,体现做事的有序性和责任感 。

三、物理环境

良好的"硬环境":

确保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清洁、安静、明亮,有秩序;简化孩子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混乱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人格发展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个体。


阅读小结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好友,我们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浅吟低唱。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感受书中的美好,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审核:张东辉

编辑:徐佳莹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开发区第二小学在“立人有品,立业有成”办学思想指导下,实践体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优秀品质,高雅品味,使学校成功,教师成长,学生成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