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活动】《儿童的人格教育》第二期共读会

文摘   2024-11-08 17:51   河北  



儿童的人格

第二期读书会





01

今日书单

2024.11.5



今天我们共读的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四—六章的部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的宝库,更是实践的指南,教会了我们如何从儿童时期开始塑造健全的人格。

4.

自卑感

5.

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感

6.

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





02

分享时光

书里的故事


各个团队相互探讨分享感悟,成员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更是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03

心得感悟

第三阅读团队


           儿童的人格教育心得                    

张敬言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深入探讨了儿童的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这一章的核心观点是,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对于其人格形成至关重要,而社会情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儿童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安全感和认可感‌。

社会情感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包括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获得社会认可的愿望。阿德勒认为,社会情感是建立在人的本性基础上的,表达了对认可的内在渴望。儿童在幼儿和儿童时期的社会情感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他们最无助且成长缓慢,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以帮助儿童克服身体上的不成熟‌。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对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例如,一个不爱整洁的孩子可能生活在总是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环境中,而喜欢撒谎的孩子则可能受到强势成年人的影响‌。此外,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对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有显著影响。如果家中年龄较大的孩子发展良好,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努力追赶,表现出更强的进取心;反之,如果年龄较大的孩子发展缓慢,年龄较小的孩子则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培养儿童社会情感的实践建议

‌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家庭和教育机构应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儿童参与合作和完成任务,从而获得安全感和认可感‌。

‌了解孩子的家庭地位‌:孩子的家庭地位会影响其发展。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角色,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和需求‌。

‌性别角色教育‌:性别角色不清晰的男孩和女孩在适应现代文明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应在孩子四五岁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适应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阅读心得

刘笑颖

在阅读《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障碍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章节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情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智力发展,更要注重社会情感的培养。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社会情感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情感不仅包括儿童与他人的情感交流,还包括儿童对自我、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具有健康社会情感的儿童,更容易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发展障碍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章列举了多种发展障碍,如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等。这些障碍不仅影响儿童智力发展,还会对其社会情感产生严重影响。例如,自闭症儿童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多动症儿童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人际关系。因此,关注儿童发展障碍,及早干预,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关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培养儿童社会情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最后,本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社会情感发展。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途径,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也是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的重要手段。

总之,《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让我深刻认识到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努力关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也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发展障碍,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读后感

娄阳

《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深入探讨了儿童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困难及其背后的心理原因。这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深入了解儿童内心世界并给予正确引导的过程。

作者在这一章中强调了理解儿童行为的重要性。他指出,许多看似不良的行为,如倔强、反抗等,往往是儿童在寻求关注、表达自我或应对挫折的方式。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些经历。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会让我感到困惑甚至生气,但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意识到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挣扎。理解这些原因后,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此外,第六章还特别提到了家庭和学校在儿童人格教育中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态度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校则是孩子接触社会、学习与他人相处的第一个平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书中提到,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而批评和惩罚则可能导致孩子自卑或产生逆反心理。这让我思考,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阅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我们往往容易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要以孩子为中心,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我们才能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支持和引导。

总之,《儿童的人格教育》第六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所肩负的责任。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理解和鼓励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共读心得

陈昕蕊

家庭因素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家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首个环境,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孩子提供安全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但如果家庭环境充满矛盾、冲突甚至暴力,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很重要。例如,破裂家庭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少完整的家庭关爱,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情感不稳定、自卑、焦虑等。

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父母能采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教养方式,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得到良好发展。相反,如果父母采取专制、粗暴、忽略的教养方式,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反之,如果家庭氛围冷漠、紧张,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些家庭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家庭压力增大,影响家庭氛围的和谐与稳定,进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良好的经济状况则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互相支持,那么孩子就会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矛盾、冷漠甚至冲突,孩子就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阅读心得

陈宁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儿童的人格形成期在什么时候?自卑与超越有什么关系?“问题儿童”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答案,读完此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想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但苦于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太浅薄,很多问题的出现找不到理论支撑,令我一度很迷茫。现在阅读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很多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自卑是人格形成的内驱力。

人格主要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有的人自卑、悲观。有的人自信、乐观。有的人内向、寡言。有的人外向、善语。同样的困难处境,有的人积极应对,有的人消极躲避,这些都是不同人格的体现。好的教育应该致力于培育人良好的整体人格,一个有良好整体人格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才能合宜地应对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阴晴风雨,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探寻到人生的幸福。

阿德勒提出自卑是人格形成的内驱力,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是人深层的心理动力。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卑感,性格内向的人自卑感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乐观开朗的人自卑心理会相对轻一些。自卑和超越是一种悖论,看了这本书,我理解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沉沦”这句名言的含义。

小西的妈妈从小就给小西读绘本,每天带她去绘本馆读绘本,在那里有许多爸爸妈妈陪着孩子读绘本,那种氛围让小西很享受。刚开始是妈妈读给小西听,小西听着故事里的人物,感觉很温馨。后来识字越来越多时,小西就读给妈妈听,妈妈边听边提问,让她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上了小学一年级,学校举行讲故事比赛,小西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就报名参加了。在赛场上,小西语言亲切、流畅,把绘本里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一举夺得年级一等奖。这个荣誉让小西体验到了自己的成功。只要通过不断努力,就能实现心中的目标。从那次以后,小西内心激发了不断进取的力量,她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来让充实自己。在小西成长的路上,妈妈给予不断的鼓励,而不是单纯的表扬。小西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妈妈的认可、尊重和理解。当小西犯错时,妈妈的教育不是责怪、斥责,而是指导小西要怎么做,给小西传授价值观念,指导处事的行为方式,这样让小西养成了面对困难,勇于去挑战的好习惯。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内心始终充满正能量,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内心渴望成为一个“大写的我”,这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自卑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类的本质属性。用错误的方式来补偿自卑是许多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幼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年的经历对一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读了这本书,内心感觉收获颇丰,平时在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时,困惑于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通过阅读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这本书,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心中的许多困惑。所有的儿童天生都有一种自卑感,它激发儿童的想像力,激励他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因为自卑,所以追求超越。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今后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们把自卑化作超越的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在超越中不断丰盈。






审核:张东辉

编辑:秦思湘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开发区第二小学在“立人有品,立业有成”办学思想指导下,实践体验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优秀品质,高雅品味,使学校成功,教师成长,学生成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