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在八桂大地这片热土上,这里的人民热爱唱歌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就流传着一种悦耳动听的原生态民歌叫做——古歌,现如今这种从田间地头传唱出来的民歌被搬到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在殿堂级的舞台上继续唱响了广西民歌的新篇章。
《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以八月十五仫佬族“走坡”为背景,通过四个晚上、三个白天的情景表演,在舞台上呈现仫佬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现仫佬族千百年传承的民族精神、文化信仰、生活风俗和文化特色。
《接亲歌》把仫佬族的婚俗特点搬上了舞台,在仫佬族有一个特色的民族风俗叫“十女陪嫁”,指的是十个伴娘去送新娘,让新郎来猜新娘是谁。
这首歌讲述的是新婚夫妻的洞房花烛夜,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唱出比翼双飞的感觉。
凤凰在仫佬族里它是一个图腾、一种神灵。传说中就是凤凰飞到凤凰山脚下,给仫佬族人民送上祝福,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歌曲前面的部分用的是民族调式,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由仫佬族民歌改编的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仫佬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鞋子。仫佬族的女孩子在成年以后都会自己学会纳鞋,把纳好的鞋子送给心上人作为仫佬族的定情的信物之一,表现的是甜美、幸福与对未来的憧憬。
歌曲唱出了仫佬族对花婆的崇拜,在仫佬族中花婆寓意着给仫佬族“送子”,是仫佬族生儿育女、民族繁衍当中的一种信仰和寄托。
歌曲经过唱《盘古歌》和《水映天门》整理改编,讲述的是盘古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在演唱的过程中以诉说的方式呈现。
歌曲在晚会中是比较具有特色的节目之一,虽然和汉族属相一样,但是他们在《十二时辰歌》中间把每一个生辰对上了每一个时辰,因此叫做《十二时辰歌》。把生肖和时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仫佬族特色的故事内容。其中特别邀请了来自仫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传承人罗华清,在舞台上剪了十二生肖与直径一米的大福字。
摇筷筒是仫佬族的一个习俗,他们在每年春天响第一声春雷的时候,会让他们的孩子们去摇筷筒,筷筒摇得好,寓意着孩子就聪明,古条歌唱得好。
歌曲中子女们都会拿米来添粮、添寿,表达了仫佬人民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在节目中特别安排了一位仫佬族的老寿星和他的老同唱歌的场景。“老同”的意思是仫佬族人在唱民歌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对歌的对手,而对手就是他的同伴叫“老同”。年长的人他们唱歌有老同,年轻人现在唱歌也有老同,是一个世代相传的习俗。
节目在晚会中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这首歌不是仫佬族歌曲,而这首歌想表达的是在这个地方不仅仅有仫佬族而且有各个民族,是一个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地方。
白马娘娘的故事来源于民间,讲述了白马娘娘如何勇敢打败豺狼虎豹来保护仫佬族人民的故事,他们在舞台上用歌声与舞蹈赞颂他们心中的英雄。
民歌需要传承,民歌也需要与时俱进。《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晚会深入挖掘仫佬族传统的文学内容和曲调音律,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庚续传承,赋予古老的民歌新的时代精神,让广西的民族文化绽放出更炫丽的光彩。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21:20
广西卫视《民族文化》
《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