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本期完整节目
↑↑↑↑↑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导向 以体育匠” 中职校园体育创新实践
栏目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德育思政工作走向深入,探索创新育人方法,中国教育电视台重磅推出《春风》——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典型案例,推广学校一线实践经验、做法,促进职业学校交流互鉴、协同共进。
创新之路:
“体育+”模式引领校园体育变革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以“体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体系,打造了“‘职业导向,以体育匠’中职校园体育创新实践”模式。
顺德中专校党委书记史宝君表示:“通过体育来带动其他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体育也可以培养人的很多品质。”
作为一所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中职学校,顺德中专深知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改革,将体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之路:
“体育+专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体育+专业”模式能够有效实施,顺德中专精心制定了一系列实践策略。
学校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模式,针对汽修、酒店服务、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工作场景,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身体工作部位、发力肌肉群、长时间工作姿态及可能产生的职业劳损,对应站姿类、变姿类、操作类等不同类型职业体能要求,设置相应的职业体能训练项目,设计基于专业人才培养体能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科长佀晨武介绍:“我们会针对其核心肌肉训练群进行训练,如在平垫上做仰腿悬浮举腿,在俯卧位做背后核心肌肉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实训操作和职业岗位上达到企业对体能的要求,为职业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在14个职业体能训练项目中,针对面向站姿类岗位的专业同学,课程目标设定上下半身耐力、力量目标及静脉曲张等职业病预防知识目标;面向变姿类岗位的专业同学,设置上下肢力量、静力拉伸、协调性目标等。
同时,体育教师与专业教师紧密协作。体育教师负责整体教学方案设计,专业教师提供专业能力分析和职业体能需求细则,双方共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专业运动比赛、跨学科项目等活动中体验体育与专业的融合。
马涛校长说:“我们的专业需要体育基础模块支撑,分专业类别进行身体协调锻炼,这样身体锻炼好了,专业技能也会有长足进步。”
拓展之路:
多举措促进校园体育全面发展
顺德中专不仅在教学模式上创新,还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拓展。
学校大力推广竞赛文化,借助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技能力,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工匠精神与拼搏精神,两类竞赛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交通专业部德育部长王兴中说:“德育和体育结合,育人活力无限。我们开展了拔河、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众多体育活动。”
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程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学校评选出篮球、排球、田径、足球等6类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设置选修模块,由专业资质教练员授课,组织集训、组建社团和竞赛队伍,参加校内外竞赛,提高体育课程吸引力,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体育科长佀晨武还介绍:“我们聘请外籍教练和足球俱乐部教练来校指导,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体验快乐,同时将团队凝聚力、管理力和创造力融入日常工作,为专业发展增添技能。”
此外,顺德中专将体育考评成绩纳入综合评价体系,设立体育奖学金、体育优秀生等荣誉称号,提升学生和家长关注度与参与度。
顺德中专还深入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体育技能、体育理论、体育精神等方面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外塑体魄,内强精神”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师也会联动其中,他们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涵盖公平竞争、团队合作、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的良好价值观。
针对中职学生工匠成长中的问题,顺德中专开展体育大课间打卡行动,制定“阳光晨跑”方案并设立奖励机制;借鉴PDCA理论开展增值性评价,跟踪学生技能成长过程;将“匠苗—匠人—匠才”培育路径与“能动—勤练—常赛”体育育人路线融合,实现双线育人,助力学生终身发展。
经过多年实践,顺德中专的“‘职业导向,以体育匠’中职校园体育创新实践”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年平均提升4.5%,累计开展校园联赛1530场次,参与学生超6000人次,229人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国际级荣誉17人次、国家奖励15人次。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提升30%,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过硬的专业能力,懂团结、知反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顺德中专校党委书记史宝君表示:“搞教育要发挥学生潜能,让兴趣成为职业,让学生在体育与专业结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往期回顾
编辑丨袁博
责编 | 马姗姗 元小欣
审核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