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五轴数控系统:华中数控HNC-848Di ,谈谈软硬件。。。。

科技   2024-10-16 00:03   广东  

本来中国的软件人才很多,可惜的是,在这20多年,被各种硬件买办,软件套壳,行业倾轧,城门失火,消磨的太多了。

数控系统并不是什么过于高大上的事情。只要坚持软件硬件结合,重复迭代,稳步发展,积极投入,市场检验,都会从很小的几百万的小企业,渐渐成长起来。问题是,你现在能看到几个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

就说一个简单的圆弧插补加工,曲线拟合算法。早在中国上世纪线切割火控系统研发之初,就已经开发出算法雏形。现在反而成为很多系统公司的不传之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圆弧曲线插补算法,就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由于某种历史原因,这个算法并没有应用起来,并广泛应用。曲面插补算法加高速优化算法,中国有这个基础。不知道当初那些打压国产工控系统的老家伙们还在不在!2002年是中国数控系统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决定了很多国内数控系统人的命运和中国国产系统的命运。

今天的联想紧跟欧美,今天的华为艰难前行,今天的龙芯终于冲出一道夹缝,今天的工业软件,今天的数控系统,等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歪风邪气,一切问题的根源是20年前历史遗留的病症。。。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数控系统国内有实干企业:华中数控,北京精雕,大连科德。。。。

一.华中数控

HNC-848D为全数字总线式高档数控装置,支持自主开发的NCUC总线协议及EtherCAT总线协议,支持总线式全数字伺服驱动单元和绝对式伺服电机、支持总线式远程I/O单元,集成手持单元接口。系统采用双IPC单元的上下位机结构,具有高速高精加工控制、五轴联动控制、多轴多通道控制、双轴同步控制及误差补偿等高档数控系统功能,友好人性化HMI,独特的智能APP平台,面向数字化车间网络通信能力,将人、机床、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准备时间。系统提供五轴加工、车铣复合加工完整解决方案,适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汽车制造、船舶制造、3C(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领域。

华中数控全新高端五轴数控系统产品包由“硬成套”和“软成套”两部分组成。“硬成套”部分由高性能IPC单元、模块化伺服驱动、高性能伺服电机、高速IO、高速高精智能化技术组成。“软成套”部分由CAM自动编程、自动测量、大数据智能分析优化工具和远程运维工具构成。

华中数控&千机智能一体化融合方案

华中数控携手千机智能,共同致力于旋转测量与二次测量特色功能的研发,打造编程-加工-测量与补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借助千机智能的QJCAM二次开发平台,华中数控集成了粗加工进给速度优化与精加工全局速度优化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编程-优化-加工的一体化服务。

CAM软件:QJCAM

注释:苏州千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机智能”)是一家从事高端核心领域先进工艺制造技术、复杂曲面数控加工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工艺软件研发及生产制造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千机智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数控编程平台千机CAM(以下简称“QJCAM”),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能源、装备制造、汽车等重大重点领域,为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化数控加工软件产品以及高精、高效、低成本的制造工艺解决方案。

系统突破曲面超匀顺插补、进给速度自适应、RTCP参数快速自动标定、五轴空间误差补偿、动态防碰撞等技术,使得五轴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助力用户提质增效。


二:杂谈


实际上,国内的系统方面,日本的两个,西门子,美国的,法国的,都已经饱和了。高端系统,基本在军工已经饱和,剩下的,民用买不起。国产中端机床,已经大规模面世,也就是在民用中高档机床领域,欧美日韩台湾省我国本土都在争夺这块蛋糕。所以中望的编程,要提上日程。很多时候,会来不及的。日韩几乎全部放开七轴五联动机床,但是国内看不上了,我们有更好的。

今天在某个网站看到这个消息,巨浪的机床,国内都不太看得上眼。mazak的卧加中心也基本这样了。dmg的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也没多少人看得上。大家已经把目光投向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他们军工级机床。

德玛吉DMG,在国内,有很多办法绕过加锁。中国人,有中国的办法。就多花20万而已。目前,中国唯一要做的,就是大量囤积多轴机床。囤货越多,欧美越不敢搞事。如果国内的五轴机床达到5000台储备量,欧美的任何压制只能胎死腹中(实际上具体多少,谁也说不清,绝对远远多余1万台)。按照日本一年1300台的产量,只出口300台。中国目前国内五轴储备量差不多在一千台左右。从欧洲进口的龙门五轴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加上国内这十年的国产数量,也在一千台左右。国内达到战略峰值,还差1500台左右。实际上,我们已经能够做到战略喝止对方的作用。日本就怕中国拿着他们的机床进行反复拆解,一旦中国突破技术封锁,首先被干掉的无疑就是日本机床业。中国目前差不多已经囤积了很多国际上大大小小的五轴机床。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快速迭代,数量条件已经具备。欧美日怕的就是这个快速迭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机床快速迭代的速度可能是欧美日的1.5倍到3倍。也就是说,还差五年。加上中国囤积大量的数控系统,几乎全世界有名的系统,中国都有。进行逆向开发,不是不可以。国内可能按照这个模式搞五轴。就是别管机床能力强不强,先生产出来。然后不停修正。

很多国产五轴机床厂也在发力

国产机床要普及,没有软件是不行的。只要听到各个平台某些软件装机了,就代表国产软件要发力了。

为什么北京精雕(SurfMill)能够开发自己的编程模块。其实对于数控系统开发商来说,编程模块不过是系统的电脑客户端的丰富化。思美创(Cimatron)的软件就是从机床系统端移植过来的。小日本MAZAK现在也在把电脑端的开发移植到系统端,MAZAK的野心很大

目前华中数控跟千机智能CAM深度整合

对比UG


没有国产软件,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就不能形成行业整合能力。没有数控系统和软件就不能拉动硬件制造和升级。没有自主CAE软件,国内的材料开发就受制于人,整体的机床业萎缩有进一步挖空芯片的制造业。

要是国内开发一款类似machineworks ,moduleworks 等类似的软件就好了。这样就能促进加工模块和机床系统的市场运营。只要机床企业开发高端机床,这些组件软件的普及率比CAD还高。只要有一台多轴,哪怕四轴,哪怕车铣复合,都必须有这一个模块。只要开发加工模块,必须有专业人才。不可避免。任何借用其他公司的,都不是安全的,因为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了。这类组件软件关系到数控系统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类软件,数控系统也无法畅通无阻的销售。

至于为什么国外不放开五轴,原因就在基础代码。别小看组件软件,事实上就是一个数控系统行业内的整合,体积很小,力量庞大。这玩意的开发强度没cad大。主要是不断进行各系统之间的整合和完善。很多系统厂家都有自己的模拟软件和加工测试软件。一旦国内缺少这个模块,国内等于向国外投降。多轴加工对这类软件的依赖度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开发多平台通用模块。国内再不开发这类软件,所造成的损失不下于几个沈阳机床。而且这种加工前端和末端软件,实际操作起来,比cad容易。而且附加值很高。开发这类软件的公司并不在这里面赚钱,而是其他延伸领域。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没有此类软件,制造业空心化必将加剧。如果有了这类模块,制造业空心化会减缓。而且这类软件一旦出世,还会降低软件业的无序发展。很多东西,必须具有前瞻性。工业4.0,现场模拟软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且是数据安全和数据标准完善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般当前软件,撞机了。大多在五轴。所以一旦出现某种零件,因为某个软件,撞了。基本这个软件就会失去很多消费面。而五轴也随着国产机械升级,很多问题会渐渐显露出来。毕竟国内机械体系更加庞大。国外软件遇不到的事情,国内可能经常遇到。这样,软件国产化就提到必须的位置。等待。不过国内编程软件因为某些原因,绕不开的东西还很多。不过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动力。

实际上,跟着国外跑,到最后,裤子都得烂掉。

实际上,一切根源在哪?都在硬件和软件上。德国,不搞系统,但是最终,由于要发展高端机床,还是进行了国产系统的开发。最终达到51%国产化率。这就为德国机床数控系统打下强有力,健康发展的基础。日本,系统大多是二次开发,那么就在硬件上下功夫,也取得好成绩。韩国,在后发劣势局面前,只能进行软件和硬件优化上面的开发。这样也能确定一定优势。那么中国该如何?中国这么大的工业规模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必然在硬件软件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产化率很高,就代表国内从教育到制造业,再到科研,再到学术,有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如果仅仅是套壳租用,不但不会完成国产体系建设,还会把原有的优势破坏殆尽。

一句话,昨天的高端,就是今天的中端,昨天的中端就是今天的低端。简明扼要一点,就是落后就得准备面对别人的降维打击。如果降维打击确实存在,而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你,在挖墙脚!

相信国产软硬件会越来越好,加油!

山涧果子
累了,伏于纸上,只为更好地休息。我也不解,凭啥要将手掌很疼告诉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