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 · 典型案例书记说】竹基镇党委书记: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加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文摘   2024-11-26 22:44   云南  

竹基镇党委书记 李佳运: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竹基镇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部署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整合力量,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极探索“一核多元”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01
竹基的治理之难

竹基镇位于师宗县城东北隅,距县城15公里,国土面积226平方公里,辖13个村(社区)91个自然村,共14544户54452人,其中有农业人口45398人,占总人口的95.6%,少数民族3049人,占总人口的6.4%,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清代历史文化名人窦垿的故里,素有“楹联之乡”的美誉。一眼看上去让人觉得竹基的治理方法容易、简单,基础好、区位好、人文好,但是看似容易、实则不易。竹基的治理之难,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承担着师宗北大门发展的重任,有坚实基础优势但也增发展压力。竹基作为师宗的北大门,承担着北部发展和对外门户的重要作用。竹基镇党委立足实际,聚力把竹基镇建设成为产业兴旺之镇、文旅繁荣之镇、美丽宜居之镇、安宁祥和之镇、基层党建强镇,努力解决了一批竹基发展最迫切、竹基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竹基历史遗留问题众多,集镇群众安置房分配等问题涉及时间长、牵涉事情复杂,加之发展带来的征地拆迁等新问题,导致了新老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如何发展得快、治理得好,面临的任务多、难点多、挑战多。

二是人多地少、在外人员较多,有先天发展优势但也增添治理复杂程度。全镇耕地面积11.6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2.14亩,人多地少相对集中导致经济、邻里、山林、土地等矛盾纠纷较多,也导致竹基在外的人员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竹基镇2024年转移就业17729人、占比达33%,其中县外的9759人、占比达18%。就全镇来看,共有未成年人13442人、占比达24.7%,60岁以上人口8382人、占比达15.4%,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农村空心化严重,“三留守”人数多,对基层治理的要求很高。

三是处于人流物流车流重要集散地,有交通区位优势但也易带来风险挑战。竹基镇东北与罗平县相连,南与丹凤街道毗邻,西与雄壁镇接壤,师阿线、新师线、法界线穿境而过,随着麒师高速的全面通车,矣腊工业园区和雄壁镇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车流物流以及周边的人流在此集聚,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外来人流达5000余人,每天车流达1400余辆,推动竹基镇形成了一个人流物流车流的重要集散地,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布局建设物流服务综合保障区、5000余亩特色蔬菜产业区、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提供了条件。但交通的贯通、人流物流车流的大量集聚,也增加了治理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全镇每天外来人流达2000余人,其中邻县占比达25%,人流的大量集聚导致了信息难以精准捕捉,不确定性风险多,治安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每天通过竹基运载60—80吨货物的大车流量达300余辆,并且80%以上的都是运送煤炭、石沙等物品,既有道路交通安全的压力,也有环境保护的风险。

如何做好基层治理,我认为重要的是找到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硬骨头”,一件一件攻克、一项一项破解。



02
竹基的治理之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竹基镇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六零”(即“零违建、零污染、零非访、零发案、零违纪、零事故”)为努力方向,着力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全镇连续6年无命案、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未发生进京赴省集体访情况,被命名为县级平安乡镇,成功创建为省级绿美乡镇,其中淑基社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命案发生,坞白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Part.01 构建党委掌舵、统筹指挥的“组织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发挥好基层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党委带头研究、带头协调“国之大者”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政府带头执行、带头落实工作要求,扭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一贯到底的工作态势,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力亲为抓重点,确保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镇长履行“第一执行人”责任,当好施工队长,全面深入抓具体、抓推进。比如:竹基小集镇从2012年开始建设,拉开集镇初步框架后,建设工作就一直停摆,老集镇二十多年的道路未曾修复,到处坑坑洼洼,脏泞不堪,以路为市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竹基的发展,改善大家对竹基的印象,202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先后针对堵点难点召开会议、现场研究30余次,大到系统规划、小到绿化植被选择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集镇建设中,我们坚持“四力同发”,引进了专业化环卫公司治脏、布局了3个共267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治堵、深化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治乱、解决了历史遗留群众安置房分配治心,促成新老集镇双轮驱动、双轮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集镇实现从“脏乱差堵”到绿美小集镇的蝶变之路。其中,针对新集镇建设征地拆迁群众安置房分配历史难题,镇党委政府组建专班,逐户分析,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每一户档案资料收集规范就长达3年、制定分配方案就长达1年,最终妥善处理了长达1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竹基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Part.02 构建人人有责、高效运行的“责任体系”




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深入践行“三法三化”,构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协调督促、班子成员具体带抓、行业部门业务指导、村级全面落实、社会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保证每一件事、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有人研究、有人落实、有人反馈,将“单打独斗”变为“握指成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比如:针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源头防范和治理的难题,我们探索了“五个一”模式,即组建1支村庄规划巡逻队,选配6名执法队员为巡逻队成员;确定1名村庄规划专管员,按照1人包保2-3个村的工作思路,由巡逻队成员到村具体带着村级村庄规划专管员开展排查检查;1次全覆盖巡逻,6名人员1个星期内要对全镇所有村(社区)进行1次全覆盖巡逻;完成1次反馈分析,由分管领导组织巡逻队成员对巡逻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形成问题清单同步派发联村领导、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推进整改;形成1份报告,列清具体情况、研判结果、堵点难点,报党委书记和镇长掌握并及时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通过“五个一”模式,充分明晰责任,近两年来预防和遏制了100余起群众的未申请就建房和未批先建的情况,既保障了群众的利益,也充分加强了耕地的保护工作。

Part.03 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联动体系”




按照“镇有中心、村有站、小组有点”模式,理清各方职能职责脉络,镇级38项公务服务事项和82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党群服务中心实现集中办理,配备26名村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科代办员,设置91个政务服务代办点,推动形成机构设置统一规范、职责配备科学、人员分工合理、工作运行高效的运行方式。畅通联动渠道,围绕集镇管理、矛盾纠纷、综合执法、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治安隐患、重大舆情、公共卫生、自然灾害防治等基层治理领域,制定竹基镇“一件事”清单,着力解决事情复杂、管理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的重点工作。比如:2022年在辖区一村发生的一起婚恋纠纷,我们多方联动,镇综治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按照“一件事”清单任务和分工,及时上报镇党委政府和县委政法委整体研判处置,一方面协调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严防死守让当事人没机会动手;另一方面动员包保干部开展人文关怀,因当事人属建档立卡户,家境相对不富裕、本人身体状况差,包保干部帮助其改善了基本生活条件,并通过社会救助缓解孩子上学压力,重整了家的温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再一方面由社保中心动员点对点输送到广东比亚迪公司务工,派出所长期保持沟通联系纾困解忧,通过持续跟踪、持续问效,在“联动体系”的高效运转下,最终有效避免了极端案件的发生。

Part.04 构建分级分类、闭环管理的“处置体系”




按照事情大不大、时间紧不紧、问题难不难、后续险不险的“四个不”原则,充分地研判分析,精准地制定措施,把基层治理的各项内容搞清楚、搞明白,分级分类、全程闭环,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后遗症”。比如:矛盾纠纷处置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双线排查、分析研判、书面交办、分级化解、跟踪回访的闭环处置机制,针对重点人员管理建立了高、中、低三级风险矛盾纠纷台账,落实红黄蓝“三色”分级管控,红色人员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研究、包保,黄色由分管领导、联村领导包保并定期跟踪,蓝色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监测;针对矛盾纠纷分级化解,我们探索了“三级分层分类化解法”。一是简单矛盾“现场化”,按照“小事不小、化早化小”的思路,及时进行评估,现场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事妥善处的工作目标。二是复杂矛盾“综合化”,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职能站所共同研判分析,根据研判结果采取组团化解、派单化解、跟踪盯办等方式,压实化解稳控主责。三是疑难矛盾“包保化”,对一时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实行动态跟踪管控,根据需要适时联合司法、卫生健康、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开展关系调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工作,持续跟进稳控和妥善化解。又比如:我们建立村民说事、现场答事、干部领事、问效结事、群众评事的“五步工作法”工作机制,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闭环管理工作格局,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在源头发现矛盾、发现问题,推动矛盾问题化早化小化了。

Part.05 构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推进体系”




充分考虑各村实际,立足辖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风貌、历史人文优势,充分挖掘和展现特色,推动形成治理下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美乡村。比如:淑基社区立足窦氏家风文化、廉政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特色优势,突出党建引领,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的制胜密码,把亲仁善邻的文化种子种进心里,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中,厚植了“治理情”,真正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照进现实,积极探索了基层治理和传统文化双融合双促进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淑基社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法治示范村”、省级“森林乡村”并入选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经验获得全市推广。


03
竹基的治理之启

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收获了一些体会,主要有三点。

0党委的领导很关键

乡镇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方向、谋大局、定调子。办好基层事情,关键在党。基层治理如何抓、如何做,大家都在看党委的方向是什么、决定是什么。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擘画了“党委领航、政府主抓、部门指导、村级主战、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同心圆,党委带着研究、带着落实,推动了上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和基层的有效治理。我体会,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基层治理的前沿“指挥所”“施工队”,既要有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政治见识”,也要有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政治担当”,要带着大家一起干、领着大家一起干、教着大家一起干,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不断提升党委政府的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

02 干与不干是两个样



盯住一件事就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做则必成。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宽肩膀”,还要有“铁肩膀”,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我们的集镇安置房分配、新旧农贸市场转化等工作历经了多次否定、多次肯定,从怕、担心到干、干好历时4年多,得益于我们的坚持不懈和不怕斗争的精神。我体会,基层治理的不易永远不是停留在想这一步,更不易的是迈出这一步,我们的责任就是不等、不停、不靠、不观望,面对困难不推诿、不逃避,面对风险不躲闪、不退缩,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

03 一人干永远不如一起干





想成事就必须把资源整合起来、氛围营造起来、合力凝聚起来。竹基这些年发展取得的长足成效是靠全镇上下党员干部合力共同完成的。我们要求竹基镇的干部做到“四要”:班子成员要把自己分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站所长要在自己行业领域独当一面,职工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村(社区)干部要对自己辖区情况如数家珍。通过这些要求让千斤重担人人挑,每个人都成为竹基发展、竹基治理的局内人、责任人。我体会,一个地方要想治理得好,干事创业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各方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各方的智慧都要集中起来、各方的资源都要盘活起来,运用好激励奖惩机制,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多元发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总体上看,虽然我们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做了一些工作的努力和探索,但距离上级要求、现实需要、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决策部署,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治理模式,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县“三区一高地”建设,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竹基力量、做出竹基贡献、形成竹基经验。


▍来源:竹基镇党委

▍责编:黎   坦

▍编审:李   帆
▍邮箱:szzzbzzyk@163.com

 推荐阅读


县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部署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工作

师宗县召开2024年组织工作会议

师宗县:“点线面”结合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师宗县“六个强化”推动老年大学建设

【经验交流】彩云镇:党建引领多维联动,基层治理全面提速

【经验交流】雄壁镇:党建赋能 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师宗县:廉洁文化主题党课 涵养清风正气

葵山马厂:“红色物语”擦亮文化底色

“小食堂”托起大民生——师宗县漾月街道西华社区把“幸福食堂”办到群众家门口

竹基镇:“三抓三突出” 做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县残疾人联合会:持续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师宗党建
党建引领 凝聚共识 推动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