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 · 典型案例书记说】彩云镇党委书记:“家门口”就业激活镇域经济澎湃动能

文摘   2024-11-29 19:39   云南  

彩云镇党委书记 郭丽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彩云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千方百计育产业、拓岗位、促就业,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PART1
明确方向:布局产业就业“两篇文章”



彩云镇地处曲靖市与红河州交接处,交通便利,麒师高速、师丘高速、省道“师泸”线穿境而过,具有“一脚跨两州”“一线连两城”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丰富,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耕地9926公顷,人均耕地3.86亩。烤烟、蔬菜等产业独具优势。

但是,优越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没有完全转化为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有效路径。一是就业承载空间有限。产业体系不够健全,企业规模不大,新业态、新模式和灵活就业渠道相对滞后,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二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没有得到有效激活,不同程度存在“守着青山无柴烧,守着大田丢小田”等情况。比如,由于土地面积宽广,部分边角田、低效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少数烟农不愿外出务工,“季节性”闲置。三是主动“破题”意识不强。存在“墨守成规、唯烟是从”的思想,多业并举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效果不佳。


省委王宁书记指出“要大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让群众家门口的产业多起来,以家门口的产业实现家门口的就业。”。彩云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分析镇情民情,认为抓好就业问题,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做强产业支撑,做大镇域经济总量。为此,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思变谋变求变,围绕“十四五”期间“44413”定位,制定了(4万亩烤烟、4万亩蔬菜、1万亩辣椒、1万亩鲜切花、1万亩蓝莓、50万头仔猪)的“243150”产业发展目标,推动多元化产业齐头并进。近年来,我们紧扣目标任务,扬优势、补短板,抓产业、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以做好产业文章统领就业文章,着力构建“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民生”的富民新模式。

202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4.4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4元。通过产业发展带动90余万人次就近务工,年人均就业收入为24322元。



PART2
做强支撑:引领产业就业“双向奔赴”






如果产业不兴旺,农民增收就很难。近年来,彩云镇以不断提升产业驱动力为目标,将各种力量资源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倾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让群众“庄稼地里有岗位,务工顾家两不误”,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双促进、群众增收双保障的发展路子。

01
特色产业品牌化

我们聚焦农业强镇目标,着力打造“特色种植示范区”。在红土巩固发展蓝莓产业1600余亩,在长街村发展鲜切花产业1000余亩,在红土、石洞等多地发展蔬菜产业4.3余万亩,在足法发展辣椒产业1万亩。同时,发展西瓜、苹果、提子等果业3500亩、中药材4000亩,工业辣椒500亩,在巩固提升烤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鲜切花、蔬菜、水果、中药材、蘑菇等“1+N”高原特色产业体系,为群众“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比如:引进曲靖科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建设蓝莓基地,其品牌入选云南省“10大名果”,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年均用工4.8万余人次,年劳务费支出700余万元。

龙头企业基地化
02

围绕把师宗建设成“三区一高地”的奋斗目标,彩云镇扎实推动传统农业向“企业集约化、基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转型升级,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师宗发展大局中书写“彩云篇章”。2023年以来,先后引进师宗芳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菜易宝”产业互联网云南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10个,培育个体企业125个,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个,打造“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个,发展家庭农场68户,组建专业合作社53家。引导龙头企业建立4.3万亩产业基地,让家门口的产业多起来、大起来。目前,彩云镇共有500亩以上规模的香葱产业基地51个,2023年共带动70余万人次到基地就近务工,务工收入在1.05亿元左右。

03
延链补链平台化

彩云镇以现有资源为依托,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销售等平台载体搭建在彩云,把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在小务龙投资460万元,建成水厂1座,年销饮用水80万桶、8.4万件。在槟榔、石洞、长街、额则4个村(社区)投资5500万元建成运营冷库11座,库容达2.97万吨,投资1200万元建成制冰厂1座,储量达800吨,为农特产品保鲜提供保障,延长供应时间,抓住市场优势,实现错峰销售,提高产品价值。在长街村建成鲜切花加温车间、冷链配送中心、高标准采后处理中心等设施各1个,确保鲜花质量和配送。在槟榔建成制袋包装车间1个,为辖区农产品提供包装服务,在长街、红土加速推进建设60条生产线蔬菜分拣中心项目2个,为辖区蔬菜提供清洗、分拣、包装等服务。用好“花易宝”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中间商,实现多产多销。创建“菜易宝”交易平台,启动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蔬菜网络交易中心、直播交易区、线下交易平台商铺等。通过延链补链,带动就地就近稳定务工838人。



PART3
加强融合:推动产业就业“多点增长”






彩云镇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念好“融”字诀、做好“融”文章,让“融”的过程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就业扩容增量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动能,努力为师宗县建设“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做出彩云贡献。

01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吸纳一批

为充分发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彩云镇在实施县级衔接资金、以工代赈、四位一体、沪滇协作项目、集镇建设等项目中,更加注重民生、就业的全瞻性和关联度,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21年以来,投资1700万余元新建农贸市场1个、开发90个摊位门面。投资800万元实施槟榔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大棚18个8000余平方米。撬动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建设“福缘聚”商城,开发摊位门面112个。投资800万元,实施红土河治理,铺设健康步道。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集镇金叶路、青云路等路段改造。投资2400余万元实施集镇、红土片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在城乡融合过程中,拉动就业人员4300余人。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吸纳一批
02

持续深挖滇桂黔边纵队红色资源,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书籍,利用多渠道宣传推介方式,讲好讲精讲活红色故事,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集党员干部培训、住宿、餐饮等内容,与会议旧址“串珠成链”,打造“一阵地、多功能”党建综合体,深化拓展石洞3A级旅游景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露营团建、户外拓展、泛舟游荷、捉鱼摸虾等乡村“农趣、农味、农乐”的活动,将石洞会议旧址打造为“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打卡点”,每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接待开展党性教育活动1万余人次。在餐饮、会务保障、住宿等方面带动就近就业100余人。

03
在服务行业发展中吸纳一批

围绕居民服务、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等,彩云镇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对镇域服务行业开展精准排查、规范服务行为、实施精准服务。同时引导服务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使服务行业成为拉动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引擎”,彩云大酒店、太平洋超市等成为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镇域标杆。通过三产融合带动,目前有餐饮211家、酒店10家、娱乐行业9家、批发零售45家,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2200余人。


PART4
握指成拳:强化产业就业“多维保障”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必须强化机制建设,做到同心发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

01
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龙头企业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抱团”发展理念,建立“村党总支+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土地流转+资产分红+劳务用工”“产业入驻+优先返聘”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企业主体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实现双方共赢。比如:长街村拨云村小组46户农户,以103亩自有土地入股芳尔花卉有限公司,公司每年每亩保底分红2000元,群众入股土地每年可保底分红收入20.6万元。同时,芳尔花卉有限公司与该村27名群众签订长期用工协议,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了租金、股金和薪金,年人均增收3.5万元。现在,彩云鲜切花已经远销香港、迪拜、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

健全完善劳动力供求机制
02

为了妥善解决好“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等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矛盾。彩云镇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为抓手,建立了“小蜜蜂”劳务输出闭环运行机制,以村党总支成立的劳务公司平台、零工驿站(蜂巢)8个,负责劳动力信息统计、劳务用工信息发布、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在群众公认、企业满意的党员干部群众中培养劳务经纪人(蜂王)57个,负责做好劳动力发动、组织、输送等。由镇、村针对企业用工需求,联合企业有计划开展劳动力(小蜜蜂)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等756人。该机制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精准的供需匹配平台,输送的务工人员目前有126名被企业评为岗位能手,45名培养成班组负责人。

03
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我们始终秉承“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精心筑就营商佳境,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每年组织彩云本地在外或外地在彩经商办企代表召开“筑巢引雁归·聚才促振兴”企业代表交流座谈会,共商彩云发展大计,共绘家乡发展蓝图。建立党员干部直包群众、直包企业工作机制,及时对企业、群众务工需求进行“一对一”帮扶。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为务工人员及时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针对企业较多、务工人员集聚的特点,为了让务工人员住得下、能安心、干得好,我们按照镇统筹、村组织、户腾退的办法,重点在产业集聚区,腾退集体用房20间,动员农户低价出租50间,解决劳动力1000余人吃、住、行问题。生产和用工高峰期,我们组织动员15家餐馆为2000余名务工人员送去基地上的午餐,让他们“中餐不下火线”。目前,我们正在盘活闲置集体资产,争取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幸福屯”务工之家,营造一个家庭式务工环境。


PART5
工作启示

  启示一:党的领导是“定盘星”,看准了就抓紧干






为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彩云镇党委和全体党员干部锚定产业就业中的难点、堵点、卡点,从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看准了就抓紧干。“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由于我们保持了较好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近三年来,仅投资1000万元以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就引进了8个,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只有坚持目标导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产业就业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不断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壮大镇域经济,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启示二:产业发展是“牛鼻子”,选准了就马上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拉动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关键。2023年2月,彩云镇邀请入驻企业和本地在外企业家代表座谈,当捕捉到昆明“花易宝”公司负责人赵永能有意向回乡发展的信息后,我们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进行洽谈,项目5月动工8月建成一期项目,投资3000万元,直接拉动500多人就业。这个案例表明,机遇稍纵即逝,对于选准的路子,唯有提升“马上就办”的执行力,争当“办就办好”的行动派,才能做到以快制胜,开创“越来越好”的发展新局面。


  启示三:融合发展是“金钥匙”,明确了就齐心干






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为了不断释放红色文化效应,2022年,我们依托已经建成的“石洞会议”革命遗址,按照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继续深挖滇桂黔边纵“石洞会议”的历史价值,投资建成了集教育培训、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同时,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主动承担服务市委党校、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等任务,树立了服务品牌,带动了流量,拉动了消费,为当地群众增加了就业岗位。实践证明,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通过多方联动、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有效融合,才能将单一作战变成齐头并进,促进“1+1>2”的量变,实现多方共赢。

  启示四:制度创新是“动力源”,适合了就大胆干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多渠道就业保障制度,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在产业基地建设中,彩云镇共有3200余户群众以土地、房屋、生产设备等资源参与生产经营,为了确保群众利益,提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我们从群众最为关切的“租金、股金、薪金”入手,多种方式探索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发生群众与企业、企业与政府纠纷问题。实践证明,产业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必须深化利益联结,推动企业和农民共同获利、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由“袖手旁观的看”变成“摩拳擦掌地干”。


END


▍来源:彩云镇党委

▍责编:黎   坦

▍编审:李   帆
▍邮箱:szzzbzzyk@163.com

 推荐阅读


县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部署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工作

师宗县召开2024年组织工作会议

师宗县:“点线面”结合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师宗县“六个强化”推动老年大学建设

【经验交流】彩云镇:党建引领多维联动,基层治理全面提速

【经验交流】雄壁镇:党建赋能 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师宗县:廉洁文化主题党课 涵养清风正气

葵山马厂:“红色物语”擦亮文化底色

“小食堂”托起大民生——师宗县漾月街道西华社区把“幸福食堂”办到群众家门口

竹基镇:“三抓三突出” 做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县残疾人联合会:持续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师宗党建
党建引领 凝聚共识 推动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