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梁思成先生1949年9月19日写给时任北平市长的聂荣臻同志关于首都建设的一封信。
—————
荣臻将军市长:
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之初,我很荣幸地被聘,添为委员之一,我就决心尽其绵力,为建设北平而服务。现在你继叶前市长之后,出来领导我们,恕我不揣冒昧,在欢欣拥戴之热情下,向我的市长兼主任委员略陈管见。
……
我们人民的首都在开始建设的时候必须“慎始”。在“都市计划法规”未颁布之先,我恳求你以市长兼市划会主委的名义布告所有各级公私机关团体和私人,除了重修重建的建筑外,凡是新的建筑,尤其是现有空地上新建
的建筑,无论大小久暂,必须事先征询市划会的意见,然后开始设计制图。
……
现在北平已开始建设,希望政府首先了解建筑师与土木工程师的区别,并用各种方法鼓励建筑师北来,并与土木工程师合作,以取得最经济,最适用,最高效率,最美观的建筑,以免因建筑物设计之不当,无形中浪费了国家人民的人力物力,有形中损毁了市容。
建筑物建造之后,假使有了错误。是不能任意拆改,是数十年乃至数百年难以矫正的,所以我呼吁我们必须“慎始”。
……
我因为对于整个北平建设以及其对于今后数十百年影响极度关心,所以冒昧陈辞,拉杂写来,聊备参考。琐琐奉谏,务乞宥谅,专此即致崇高敬礼。
梁思成 敬上 一九四九.九.十九
2018年,《纽约时报》推出“被遗漏的逝者”栏目,对该报历史上遗漏的重要人物讣告进行补发。然而,有一对夫妻则打破了这个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林徽因的故事,近些年已被讲过不少,今天,小末想和大家聊聊梁思成。据说1924年,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选修了一门文艺复兴建筑史的课,电光火石之间,他被这堂课深深迷住。几堂课下来,他激动地对教授说:在此之前,自己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有趣的学问。▲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期间和同学的合影梁思成站在原地,一言不发,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还不了解中国有任何关于建筑史的著作。从这时开始,他便立下决心,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东北大学教师合影,右二为梁思成,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于是,一段感动几代人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的荒烟中上演了。1932年,梁思成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古建筑调查。此后的十年,中国大地战火不断,但梁思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两百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古建筑遗存。▲梁思成考察测绘赵州桥,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影像资料,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今天,我们翻阅梁思成和林徽因留下的工作照,觉得他们穿着体面,脸上洋溢着喜悦平和。殊不知在10年的测绘图中,二人身体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考察山西佛光寺时,梁思成记录道:“上千蝙蝠丛生于脊桁四周……我们的口鼻上蒙着厚面罩,几乎透不过气来。在一片漆黑和恶臭之间,借手电光进行着测绘和拍摄...”考察应县木塔时,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以攀援的东西。梁思成的腿不好,但硬是握着冰冷的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去。但无论旅途多么艰险,一旦抵达古建,他们就会把随行中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爬上粱顶开始测绘工作。只因为他们对每一处古建都怀着朝圣般的信仰去观望、去记录、去研习。这份10年的心血坚守,让梁思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在那个电脑绘图还没有诞生的年代,梁思成用一支笔绘制出了堪比数字模型的精准测绘图。这些测绘图,第一次系统地向世界,清楚介绍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形制演变。这本书,也第一次系统讲述了横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建筑演变。让整个民族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建筑了解自己的历史。凭借过硬的内容和专业的阐释,这本书自诞生以来屡次再版!至今有无数读者打卡瞻仰:每一处文字,每一张手绘图稿纸,足以让人感受“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厉害!梁思成说,“建筑是一切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小末以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美学出发,每个热爱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审美的人,都会沉醉在中国建筑之中。我们的云冈石窟,让初次遇见的余秋雨感慨:万卷阅尽尊北魏,此生只为拜云冈。美得让林徽因感慨:“愿为自己塑一尊像,陪着宁公再坐上一千年。”中华五千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建筑瑰宝,实在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