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嘴,尽量不讲这3种话,命就顺了(别不信)

文化   2024-11-08 06:31   安徽  

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 RXYSGXPT)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点上方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古人云:“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运气不好,福气太薄,而是我们不懂惜福。

有些话,一旦说出口,便会成为麻烦的开始,祸端的根源。

有道是:“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要想享有一世的亨通,就得修养一张好命的嘴

真正命顺的人,绝口不会说这三种话。

01

怒时不说气愤话

古语有云:“怒时之言多失礼,喜时之言多失信。”

这是在说,当你心有怒气时,随之而出口的话大多也就不得体。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气话,好比一把尖锐的刀,会深深刺伤你身边最重要的人。

古时蜀地有一位售卖布匹的商人,一年,他遇上了一家迟迟不结货款的商贩。

当他找上门催债时,商贩虽对他热情招待,却始终没提还上货款的事。

商人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不断积累,但见惯了风浪他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道了声歉便离席而去。

当情绪平复下来的商人想要前往商贩的店面一探究竟时,方才从隔壁的店家口中知晓,原来商贩因家中老母亲生病,已有两个多月未曾营业。

当天,他又找到商贩,宽言与商贩说,等你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结货款。

大半年后,商贩亲自上门,带上礼物,并结清了全部的债务,从那以后,两家合作不断,并永结秦晋之好。

商人也十分庆幸自己那天及时为怒火踩了刹车。

说出口的恶言恶语,难收回;被划伤过的人心,难修好。

所以越是生气,越要“冷处理”,闭上嘴,保持清醒,而不是让自己被情绪牵着走。

金庸先生就说:“情深不寿。”

放纵自己的情绪,只会消耗自己的生命。

简单事不要争吵,复杂事莫去纠缠,气愤时让自己静下心。

事情有了回旋的余地,人生才会有长久的福缘和好运。

02

闲谈不说是非话

行走于世,有人的地方,就有纷纷扰扰。 

但有德行的人,却能选择闻而不在意,闭口不言说。 

有道是:“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在背后评头论足的人,必将被他人评论;

喜欢掺和是非的人,人心不会清净,也更容易消减福运。

女排教练郎平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刁钻地问她:“你和前夫离婚是因为什么呢?” 

郎平沉吟道:“夫妻最后走散,其中不免有些负面情绪。 

我有很多机会在公众面前说明原因,他却很少。

如果因为我的片面之词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对他太不公平了。 

他尽了他该尽的责任,也是个非常好的父亲。”

一个人最大的修养,莫过于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不在背后言人过,不在人前说人非。

古人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红尘俗世,人人都如一个有缺口的杯子,但只要不盯着缺口看,杯子就还是完整的。

所以人到一定的年纪,就学会了“不说”。

不用自己的嘴,去谈论他人的生活:也别用自己的眼光,去窥探他人的窗。

人不沉稳,才会随意对他人评头论足。

有修行的人,心中有风景,胸有容人量,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正所谓:“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心中没有挂碍,你才能以欢喜心过好余生。

03
逢苦不说丧气话

心理学中,有一个症状叫做“自证预言”。

它是指,一个人一旦认定了某种预言,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的按照预言来行事,最终使预言实现。

我们常说运气,运总捉摸不透,但是“气”却藏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人就有云:“相由心生,境由己造。”

常说丧气话的人,表现出来的样子,会全无精神,因此也会在生活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作家良大有一个朋友,家境颇为优渥。

但他家有一个规矩:人前人后都不能说丧气话。

有一次,这位朋友说了个“穷”字,奶奶听到后便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依奶奶说,不好的言语会把运气吓跑,多说吉利的言语,才能福星高照。

每个人的好运,其实都是被自己的言语吸引来的。

一位作家曾说:“人总是很容易被自己说出的话所催眠,你总是挂在嘴上的抱怨,将会成为你的人生。”

同样的境遇,同样的难题,会因为你的消极颓丧,变得千难万难。

但也会因为你积极应对,随后柳暗花明。

哀叹,只会使好运对你绕道而行。

古人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人生,虽不是一路平坦,但也不会满是泥泞。

它的走向,会伴随你的言语、态度、信念而不断改变。

眼里有光,行动有力,说出来的话多是“今天很好”、“感恩拥有”。如此,更好的未来,才会在前面等你。

《道德经》上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生活中,诸多苦与乐,幸与不幸,有时就在说与不说上。

你的语气里,就藏着你的运势。

管好自己的嘴,要以善语温暖世界,更以温言善待自己。

点亮在看,愿家人们都做语言的智者,在深思熟虑的言谈中一路顺畅,赢得更好的人生。

▶作者:云谷师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 RXYSGXPT)。

国学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 

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关注我,一起在文化里安顿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