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影像:解放前,一个北平中产家庭的四合院生活

文化   2025-01-31 06:00   黑龙江  


《北平中产家庭的生活》(Peiping Family)是由美国导演拍摄的一段珍贵视频,它向我们展现了解放前夕一个北平家庭的日常生活。视频中那位教授的后人,看到了久远之前家人的影像,从他们那里我们得知了许多关于这个纪录短片的有趣细节……


解放前夕北平中产家庭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段美国导演William James拍摄于1948年的短片。短片的主角是生物学家武兆发先生的一家人。通过这段视频,可以一窥当时典型的北平中产家庭的日常生活。


1住在四合院里的典型中式大家庭


生活紧紧巴巴,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温情而有礼


武兆发一家住在胡同中的四合院里,是典型的中式大家庭,家里有父母高堂、妻子、6个女儿、1个儿子,还有一个佣人。解放后北平生活大不如前,一家人只能吃窝窝头,由于孩子众多,吴太太只能在家中教女儿们读书,为了供大女儿上学,吴太太正在酝酿卖首饰。


吴太太在家中教孩子们读书

虽然生活紧巴,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温情而有礼。这样的大家庭如今几乎绝迹。
最近,武兆发教授的后人看到了这段视频,百感交集。他们也提供了更多这部纪录短片的细节。

2影片中展现衣食住行和礼节习俗

“祖父”的生日是配合剧组所做的演出


视频中出现了两位老人,被全家人谦恭地对待,也带孩子们去游园。

而祖父的生日,寿桃和长寿面,也是准备的。将当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礼节习俗都在一个影片中展现。


此外,在食物上,虽然没有为了拍摄而刻意提高太多生活水准,但实际上,一家人的日常饮食,比呈现出来的还要好很多。

除这些幕后趣闻之外,新的故事也一起浮现出来。这一家人并不平凡。

3讲授、支持进化论,武兆发教授遭解聘

他曾在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



武兆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24岁那年(1929年)就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同一年回国,后先后成为辅仁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及一级教授。

1940年,他在辅仁大学担任教职时,在课上讲授进化论新观点,支持此理论的教师也很多。

武兆发先生与黄月华女士

在教学上,他是个少有的好老师。据他的学生回忆,他的讲授生动而详细,条理清晰,会按照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的视角讲解,用系统、进化的方式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在学术上,他选择研究方向、分析问题的眼光亦是独到,致力于将进化论、遗传学、细胞学等知识综合贯穿来阐述理论,做实验也多选用便于培养观察、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材料。

珍贵的当时拍摄此片的工作照
武教授的妻子黄月华女士,本是他的学生,结婚后和丈夫一起从事研究工作。抗战开始后,忍痛放弃职业,回家劳作。

4武家子女们的精彩人生

八名子女中,有著名演员,还有舞蹈家



视频中解说为七个孩子,而实际上武家有八名儿女,七个女儿名字中都带一个“梅”字——豫梅、平梅、相梅、燕梅、季梅、幼梅、素梅。为了抚养孩子们,黄月华可谓是倾尽心血,坚强度日。而她的儿女们也不负所望,在长大之后拥有了各自的精彩人生。

大女儿武豫梅长大之后走上电影道路,做过演员和表演系教师,69年下放至五七干校,79年被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
二女儿平梅,在师大就读美术,后来成为教师。
三女儿武相梅,是最早被视频观众认出的一位。看本名也许还陌生些,一提到她的艺名“向梅”,老影迷们想必会恍然大悟吧。
她成为演员的经历颇为奇特:十几岁时,她在复习功课时收到上海电影厂寄来的邀请信,感到颇为讶异。但其实是一位远房亲戚之前见过她之后,就觉得她适合演艺工作。由此,她参加《女篮五号》的拍摄,开启演员生涯。

著名演员向梅(原名武相梅)
自那以后,她参演了大量作品,如《夜航》、《北国江南》。文革结束后,沉寂一时的她又再度进入事业高峰期,在《保密局的枪声》、《蓝色档案》中饰演的特工形象大受欢迎。八九十年代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她出演的电影和剧集有些印象吧。
四女儿在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就早早逝去,不由得令人扼腕。
五女儿武季梅,是一名舞蹈家。她在15岁时,就已经登上舞台,才华尽显。后担任中央歌舞团舞蹈演员,度过了22年的舞蹈生涯,又在1978-1987年任《舞蹈》杂志的编辑。
她最大的成就,是创造了“定位法舞谱”,将人体与动作的空间关系加以命名,能够科学记录每种舞蹈的姿势与特色,出版了一本同名专著,获得多个科技发明奖项。
六女儿幼梅,后来成为高中老师。
小儿子宗政,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后在北京工作,与一位印尼华侨同学结为伴侣。后因政策对方必须离开中国,于是他们一起去了香港。
小女儿素梅,后成为知青,78年回城,先在企业工作,之后去学校做了教师。

武兆发先生的小儿子与小女儿
在静谧的自家院落中度过珍贵的片刻安宁之后,他们被卷进随之而来的时代洪流,历经苦难,但仍然坚持在动荡而无常的世界中,逐渐绽放出自己的光彩。而如果没有他们的讲述,这段现在与过去的珍贵关联,就不会为人所知。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延伸阅读——

五十年代的北京:感受那份质朴与悠然
北京南北城差异,只有北京人懂!
《北京烤鸭》:舌尖上的非遗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jiayibolan@163.com



佳易博览制作
微信公众号:jiayibolan,谢谢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佳易博览
文字,具有温暖心灵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