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工具走向 ALL in ONE ,帆软正式推出FineONE

文摘   2024-09-11 13:17   浙江  
Hi,你好呀,见字如面,我是唐晨,日更大数据领域知识和个人观点,关注 Data + AI  领域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关注公众

目前,我正在体系化更新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治理/数据中台/BI系列文章。

今天的文章,我们聊一聊:帆软第六届智数大会。
帆软还是有钱啊。当前,除了大公司外,能在线下独立举办超过 1000 人大会的企业并不多见,而此次帆软第六届智数大会有 1400+ 人参加。
当然,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
在本次大会上,帆软产品研发总经理陈敏阐述了针对智能浪潮,帆软的解决之道:数据全链路共享平台 FineONE。

FineONE是一款将帆软多款数据产品,包括FineReport、FineBI、FineDataLink、FineVIS、FineChatBI,整合到一起的“数据全链路共享平台”。

其具有的多形态分析融合、统一资产门户、统一运维管理、统一数据中心、行业应用复用等五大功能亮点。

将一次性满足不同企业信息化现状下的不同数据诉求,最终助力企业实现数据价值的释放。

第一反应以为推出了一个新品,详细看了才发现,其实,FineONE 只是把帆软的几个产品做了整合。

不过,我依然一些震惊,帆软已经打造了那么多产品

帆软从最早的中国式复杂报表场景切入,推出 FineReport,后期推出了敏捷分析的 FineBI,而后推出可视化大屏开发平台 FineVis 及数据集成平台 FineDataLink。

随着这两年大模型的爆火,帆软也推出 FineChatBI,通过对话式的方式,来快捷完成数据洞察及图表搭建等。

帆软看起来是一家很土的公司,但是,当你注意到他时,他已经成为那个你不可触及的远方了

这是前几年和一位数据平台同行沟通时,他随口抛出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触发我写这篇文章的核心点是:很多厂商都在努力扩充企业边界,追求 ALL in ONE,这条路是生路还是死路?


01

帆软极简史


我想大数据圈从业者,应该所有人都听过帆软。

但是,对于帆软的创业史和定位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了。

很多人也有疑问,为什么前些年“寂寂无名”的企业,突然长成了巨无霸了。

关于帆软的成长故事,可以去看看投中网的报告

一起看看帆软近些年的业绩,2023 年累计销售额 14.6 亿,500 强企业中,有 70% 都是帆软的客户。

真的是印证了那句:以前的我你爱理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一家公司可以实现不断地增长,除了优秀的产品和团队外,通常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气质”。

比如,帆软的办公墙上就写着“永不上市,利润共享”,跟谁共享呢?

员工啊。

因此,很多人给帆软起了一个外号,叫“无锡小华为”。

更为特殊的,帆软创始人为了让员工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且不背上太大的房贷压力,居然为此搬了两次家。
首先从南京搬到了无锡,而后又从无锡搬到了无锡锡东新城。
原因居然是公司周边的房价涨太快,希望员工可以在 5 年内,仅靠自己就能攒够买房的首付,一整个大大的震惊。
大家可能不知道,做大数据工具的从业者,近些年是非常羡慕帆软的员工的,因为,很多数据工具厂商依然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年终奖都发不出来,更有甚者,面临失业风险。


02

ALL in ONE


ALL in ONE 是近些年比较火的一个概念,很多企业都在试图给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比如工具领域的 Notion 、社交媒体的 X(原Twitter,马斯克有意推动其学习微信)、大数据领域的 FineONE。

其实,阿里瓴羊去年也推出了瓴羊 ONE,一款一站式企业数据智能产品。

但,瓴羊 ONE 和帆软的 FineONE 不是同一个生态位的竞争关系。

瓴羊 ONE 这款产品是面向电商场景,将售前营销、售中订单、库存管理、售后客服等不同系统整合在一起,为商家提供全流程的标准化服务。

而 FineONE  则是整合了帆软多款数据产品,包括FineReport、FineBI等,是一个“数据全链路共享平台”。将一次性满足不同企业信息化现状下的不同数据诉求,最终助力企业实现数据价值的释放。

为什么大家都倾向于 ALL in ONE?对还是错?

这里在和行业朋友做了一些交流后,核心主要是:

  1. 企业面向数智浪潮,面临多个环节的工具缺失和卡点,希望外部服务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非单个环节的产品方案(目前,就是各种项目总包拿单,再往下分包的方式来运作);

  2. 国内软件缺乏健康的生态,通常各自为战。核心供应链上下游,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兼容性较差,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大家往往多头并进,无节制扩充产品线。

因此,ALL in ONE 有其合理性,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成熟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客户也有一站式解决问题的需求,那么,很好。不管是微软、苹果还是Salesforce,其实都是在走这个路线。

同时,ALL in ONE 有巨大风险。做了大数据工具产品那么多年,越来越敬畏产品,建设一款优秀的产品非常困难。

而多数大数据软件厂商自身,可能连建设一款优秀的数据产品的“实力”都没有,别说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追求 ALL in ONE 了,完全没那个实力把摊子铺那么大。

主营工具都还有一大堆问题,就盲目扩充产品线,这是很危险的,分分钟要完

最终,很多企业实力跟不上野心,做了一大堆半吊子的系列产品,单独拉出去,没一个具有单品竞争的实力和水平,这很危险,属于玩火自焚。


04

小结


ALL in ONE 是一种产品战略,也可以是一种市场竞争应对手段。

如果企业起初就准备针对企业的某类问题,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且拥有对应的实力,那么,放心搞。

如果企业只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觉得主营产品的上下游厂商都“太弱”,何不自研一些工具,那么,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你看好 ALL in ONE 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正文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能有多帮助和启发。

我是唐晨,日更大数据+AI 领域知识和个人观点,关注 Data + AI  领域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关注公众号。

看看都是哪些角色在订阅唐晨说数,点击下方选项查看:


有任何问题想咨询我本人,可添加微信。


现在文字真的越来越少用户有耐心阅读完了,后期是需要经营视频号了,欢迎关注,到 500 了启动直播,线上聊一聊。


唐晨说数
大数据领域从业者,分享关于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数据应用等领域相关的,个人实践及观点,以文会友,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