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 | 在遵义各单位,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企业   2024-12-11 19:20   贵州  

(点击观看视频)

十院航天防务冲刺动员会指出,要研究制定硬核工作举措,动员科研生产战线奋力冲刺。四季度以来,十院领导深入一线协调指导各单位重点难点任务,轮流在遵义片区单位值班,强化工作推进力度;各单位将思想统一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压实压紧责任,强化资源保障,聚焦重要任务抢抓进度,聚力重点目标合力攻坚,努力推动既定任务完成。

走进航天天马14000余平方米的机加一部厂房,门口的车间生产监控中心动态显示着重点关注项目、进度及设备稼动率等实时生产信息随着车间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在资源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等赋能下传统的机械加工基本实现了智慧管理,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机加一部生产部长张仁渊介绍,今年车间有117项计划任务,预计175万工时,四季度以来13个班组“人停机不停”,到11月底已完成177万工时,产出涉及1400余台套产品的61万余个零部件,产量同比去年增长50%以上。车间源源不断产出的零部件、结构件为完成后续既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负责喷漆、焊接等工序的材料成型部6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为重点产品进行喷漆前准备,他们近期需要完成多台车的喷漆任务。材料成型部副部长黄尚丽介绍,作为产品重要的一环,喷漆是产品“出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个班组曾4天内高质量完成4台车的喷漆任务,而1台车原本一般需要3天才能完成,这为后续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些产品像隔壁厂房自动焊班班长王晓飞、电气检验员周晓慧所“过手”的产品一样,将从这里走向更高更远的舞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航天产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航天南海制造事业部装配工段,工段长杨文力正与同事忙着“装配”,在这里,多家单位的技术人员一直驻守现场,工艺、调度、安全人员前出保障,所有问题都按照规范当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协同推进,共同掌握余量。进入冬天,车间温度较低,但所有人都以现场为“前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穿插作业、高效集成,竭尽全力为后续任务争取时间。除了总装,钣焊工段也异常繁忙,赶工的17个机柜的加工还有3个未完成,因此工段长彭万强不得不协调钣焊工段和喷漆班密切协同,为产品交付日夜奋战,“周末都在赶工”。

时间,在航天人眼里是一个严肃的“词汇”,准时交付既是天然的政治责任,也是下意识的选择。11月18日晚,梅岭电源董公寺园区的机加工事业部一个批次15个产品的玻璃钢外壳需要紧急处理,钳工桂书伟、邵荣兴、唐群伟、杨超,检验员安世茂,工艺员张梓健6人以“活不能在我这个环节耽搁”的想法,在部门负责人的协调下当晚通宵完成所有工作并交付到喷漆环节,比要求提前12个小时,产品最终准时交付客户。事业部生产调度黄光均介绍,车间10月至11月累计6400余小时的加班时间为完成既定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但车间同时也意识到,除特殊产品的特殊工序外,仅靠人工的“堆叠”无法保证产品的稳定“输出”,为此,在特定的单元热电池导流条工序环节,采用了全自动超声波焊接设备,前端喂料,后端出货,中间的冲制、检测、裁线、折弯、守线、焊接、拉力试验等环节由设备全自动完成,一台机器相当于7个熟练工人的效率,每天1300余件导流条产量满足了所需。

满足所需,既是作为一线车间的目标,也是赖以发展的前提。

在群建精密制造部,方胜师傅在悬臂吊的助力下正在搬运一个50公斤重的金属齿轮,10米开外的自动化生产线则不停摆动机械臂全力生产。车间里整齐堆砌一箱箱齿轮正是从这里产出,经质检交付客户。“大市场带动小齿轮”群建精密制造部部长师万鹏介绍,当前车间的新能源汽车一项产品产能每个月800台套,但随着新市场不断拓展,对齿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客户要求将每月的齿轮产能提高到2500台套以上。市场与齿轮的“咬合”程度直接反映在需求上,这对群建精密制造部来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又反馈到发展中,成为需要努力“练习基本功”的课题。为此,在上级统筹下,群建精密科学谋划产能提升,作为基础件产业集群的重要一员将部分产线调迁改造,以应对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跟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还有航天乌江的新材料。近年来航天乌江不断增强战略驱动和创新驱动力度,加强技术攻关和市场判断,持续推进新材料稳健发展。新材料事业部副部长邓林介绍,今年随着气凝胶陶瓷纸隔热性能工艺获突破,已为主流客户提供近10万片新材料隔热片,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主动加强低成本、可持续的技术路径研究,探索集中生产模式,预氧丝气凝胶毡今年前10月基材采购成本下降3.30%,节约资金一百余万元,质量管控故障成本较同期大幅降低,能耗降本182万元,有效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为航天乌江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发展这个大背景下,无论是基础件的生产,还是大型装备的总装,冲刺四季度不仅是当下任务的完成,也是为来年乃至未来的新发展铺路子、打基础。

今年以来,航天凯星的任务异常繁重,反映到一线车间,陆应骅所在的制造一部1至11月份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近3300项,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样,制造二部主任刘志斌也很有感触:“今年我们完成400余台产品总装,仅工时就达到18万小时,同比增加50%以上,11月份70余台的完成量是部门的最高记录,加班补助发放也创了记录。工作17年,今年最忙也最特殊。”为此,刘志斌总结了部门一套行之有效的“1+4+4+5+N”的工作推进方法,利用每月全员的部署传达会、每周小组的计划调度会、每周重点的任务推进会、每天8点的任务分配会,加之充分利用现场巡查及时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让每个员工充分了解任务、进度、难点、要求,形成合力有序推动工作,确保任务闭环。在逆市场周期的生产环境下,航天凯星四季度竭尽全力保既定目标完成,既为明年的任务起步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余量,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而这样的基础来于十院“一盘棋”理念下完备坚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寒冷的12月里,角落里轰鸣的无数台机器犹若万物竞发,汇聚着冒热气的点滴,正汇川纳海奔腾不息,朝着生机勃勃的来年春天不断前进!

文图:李   卫
校对:邓   婷
审核:陈剑芳

航天江南集团
聆听 参与 沟通 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