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访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刘瑞新

时事   2024-12-03 07:01   河南  

  

摄影改变世界  追寻艺术真谛

——访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刘瑞新

全媒体记者 吴若雨


  11月29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会现场观展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刘瑞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此行带来了河北省摄影协会的珍贵礼物——中国革命摄影先驱沙飞的铜像,送给在中国摄影艺术馆举办的《王雁和她父亲的足迹》展区。


  刘瑞新参加了11月23日摄影节的开幕式,后因家中有事暂时返回,忙完之后又与好友再次赶来。短时间内两次赶赴三门峡,他仔细地观看了展览,认真品评了每幅作品,对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的老摄影家徐永辉、何世尧深深致敬。


  刘瑞新曾于2012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彼时艺术节在湖北武当山举办。获奖时,他心情激动,也看到与他人作品的差距。“奖项虽重要,但不是摄影人唯一追求,纪实摄影人更应把命运与拍摄对象相连,用影像改造社会,这才是真追求。”刘瑞新告诉记者。


  “金像奖评审的流程一届比一届严谨,连年评选出的作品愈发能服众,这是摄影界艺术水准不断提升的一个佐证。但我也要呼吁摄影人应保持自信,获奖与否并非衡量摄影水平的绝对标准,不可因未获此奖便妄自菲薄。”刘瑞新殷切劝诫年轻摄影人,真正的摄影艺术,应如以沃克·埃文斯、多萝西娅·兰格、尤金·史密斯等摄影大家一样,为世间不公仗义执言,而非仅仅着眼于奖杯的荣耀。但摄影人也要勇于自我否定,敢于突破自身舒适区,保持执着与坚守,用时间沉淀出的影像,最是蕴含着更为深沉的力量。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变化让刘瑞新感到欣喜,他发现,更多的人注重思想语言表达,一幅影像靠思想语言引发观者思考、感悟,乃至行动,这才是影像的力量所在。此外,纪实摄影如今与拍摄对象命运紧密相连,敢于为其发声,回归了纪实初衷,且善于以小见大。作品艺术表达上,过去强调个人主观性,现在能与时代脉搏、主旋律吻合,同时又允许多维思考、多种声音并存,符合“百花齐放”理念。


  刘瑞新此次来三门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他要在中国摄影艺术博物馆参与《王雁和她父亲的足迹》展区的相关推介,这是河北摄影家杨宗哲拍摄的一组作品。河北在摄影界素有“红色摄影摇篮”之称,多年来,红色摄影成为河北的特色。早在1997年9月,石家庄举办的首个沙飞摄影展就轰动一时。在新一届河北省摄协主席团带领下,以沙飞等前辈的足迹与贡献为动力,围绕打造河北“红色摄影摇篮”开展了诸多有意义的工作。此次将沙飞的铜像带来三门峡,体现了协会对三门峡摄影事业的关注,也是对红色摄影传承与推广的重视。


  前路漫漫亦灿灿,刘瑞新胸有成竹,他已超脱于投稿获奖的执着,打算进一步完善那些留有遗憾、尚不完整的专题。决心深入挖掘、持续拍摄,以期在摄影艺术的漫漫征途上,不断探寻更为深邃的艺术境界。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徐伟

合作热线:18639836009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微信推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三门峡日报
关注社会热点,聚焦新闻事件,为公众提供及时海量的三门峡新闻、时政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语音新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