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8个大类,共计71项。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将分期推送,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上榜的市级非遗项目吧!
灯谜(惠安)
类别:民间文学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惠安县文化馆
惠安传统灯谜,是上元节和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民俗娱乐活动。由民间口谜演变,后经文人润色而成,含谜面、目、底三部分。惠安县是福建东南文化名地,灯谜活动盛行。作为国粹之一,灯谜传承千年,与惠安历史紧密相连,可追溯至宋朝蔡襄建造洛阳桥时“传檄海神”的民间谜语故事。灯谜文化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现代更兴,涌现林尚义、张奕虎、赵子鑫等名家。1996年惠安县灯谜协会成立,近年成功更举办多届“文笔峰杯”联谊赛,传承不息。
南派布袋戏(鲤城)
类别:传统戏剧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鲤城区文化馆
布袋木偶戏,又称“掌中戏”,因木偶身形似布袋或便于一袋装下而得名。起源虽不详,但闽台及东南亚闽南地区多认为其源自17世纪的福建泉州。清嘉庆年间《晋江县志》首载其名为“布袋戏”。此戏源自民间说书,正如泉州俗语“布袋戏重讲古”所言,戏文富含古典章回小说元素。其融合唱念做打,用泉州方言和南管音乐,借鉴梨园戏身段,木偶造型承袭宋元泉州佛像雕塑风格,服饰冠帽则取“金苍绣”等民间工艺,展现出浓厚地域特色,自成艺术体系,广泛影响于闽南文化区。
南派布袋戏(安溪)
类别:传统戏剧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安溪县戏剧家协会
安溪木偶戏,又称南派布袋戏,以泉腔演唱,历史悠久,盛行于闽南。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兴起于明嘉靖年间,由“戏状元”梁炳麟推动。民国时期木偶戏遍布安溪全县,影响广泛,后虽历经济低谷,仍坚韧传承。安溪木偶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地域色彩鲜明。其木偶头雕刻工艺精湛,行当脚色分工细致,表演细腻传神,深受民众喜爱。
泉州漆器髹饰技艺
类别:传统美术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洛江区文化馆
漆画在泉州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工艺繁复,成品色彩华丽,典雅神秘,常用于家具、屏风及器皿等装饰。1974 年,泉州美术工艺公司陈立德对传统漆画加以改革创新,作品屡获殊荣。因泉州环境潮湿,故漆画还可作为木器的保护手段,并深入寺庙、祠堂的装饰之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漆画的制作过程复杂繁复,创作需经选材、制胎、设计、上漆、彩绘、抛光等多道精细工序,制造过程受天气影响大,制作周期长,体现出匠人之心与时间交织的艺术。
泉州木雕(泉港)
类别:传统美术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泉港区工艺文化交流协会
泉港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巅峰于明清,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柱,是与建筑雕刻相辅相成而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古朴精巧,硬软木头两种材质兼用,题材丰富,融合闽南文化精髓。从雕刻技法分,有混雕、剔地雕、线雕、透空雕等类别。从应用及装饰的范围来看,则分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陈设工艺品三大类。木雕制作工艺繁复,需经凿粗坯、掘细坯、修光、打磨等七道工序方成佳作。至当代,泉港木雕焕发新生,成为建筑名胜中的艺术瑰宝,并发展出黄杨木雕、神像金木雕等多样品种,带来了诸多雕艺珍品。
泉州彩扎(石狮)
类别:传统美术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石狮市文化馆
彩扎又称纸扎,俗你糊纸,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主要用于祭祀、节庆和各种礼仪庆典。泉州地区的纸扎广泛应用于丧葬、十六岁成人礼、入厝、结婚等民俗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艺术,融扎、糊、剪、塑、绘等技艺为一体。彩扎作品种类多样、制作精细。其分为站活、坐活两种,站活主要是指制作大型纸扎作品,一般需要站立完成,坐活指制作人物等精细的作品,大多坐着完成。
泉州佛像雕塑技艺
(浙平国)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晋江市永和镇古厝村村民委员会
永和浙平国妆佛技艺源自陈氏家族,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清光绪年间,陈梁顺自浙江平阳迁居泉州,行雕于泉州属各县,晚年在晋江市永和镇古厝村设铺,将店铺命名为“浙平国”。永和浙平国妆佛技艺遵循闽南传统佛神像造型,蕴含着闽南地域、海洋文化、宗教艺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技艺表现形式有木雕和泥塑两种形态。其中,木雕精选樟木、黄杨木等材质,经选材至彩绘多道工序精心雕琢;泥塑则取黑泥和油性白土,经反复锤炼、堆塑成型,再细化上底彩绘。
南音乐器制作技艺(惠安)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惠安县文化馆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发源于福建泉州,以闽南语传唱,历经千年发展,其乐器制作亦自成体系。惠安南音乐器制作技艺,传承自古法,专为南音量身打造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南嗳等特有乐器。明清时期,惠安南音制作技艺发展繁荣,名匠辈出。杨氏家族世代精研,将车只(车木技艺)引入南音乐器的制作,令技艺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后,对南音乐器需求激增,制作也迈向专业化,传承不息,续写着文化瑰宝的新篇章。
泉州木雕(永春)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永春县文化馆
永春木雕于唐宋时期萌芽,在明清时期迎来鼎盛,历经千年传承至今。雕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古朴典雅,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木雕以楠木、樟木等材质,雕琢民间故事、戏曲人物与花鸟鱼虫,其技法多样,有镂空、浮雕、阴镂空雕、透雕、彩木镶嵌雕等十余种手法。永春木雕擅长对多种人物的细致表情进行刻画,令人物的表情生动,刀工流畅。永春桃城镇真武宫内所收藏的三顶辇轿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雕精品,也是永春传统木雕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泉州正骨疗法(庄氏)
类别:传统医药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泉州市丰泽区庄氏中医诊所有限责任公司
泉州正骨疗法(庄氏)由武术家兼骨伤科专家庄子深所创,被誉为福建南少林骨伤四大流派之一,传承至今。庄子深自幼习武学医,运用其家传、师传的正骨疗法,配合外用、内服的中药传统方剂,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逐步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且带有医武结合特色的骨伤疾病诊治方法。庄氏创办“普安堂药房”,后参与筹建泉州首所骨伤医院,并任副院长,推动医武融合研究。他提出以穴论治等伤科治疗方法,研制的化瘀丸、川珠散、久伤散等验方广受认可,是正骨医学的杰出贡献者。
送王船(文兴宫)
类别:民俗
批次:第一批至第六批扩展项目
保护单位:泉州丰泽丰台信俗文化交流协会
泉州文兴宫位于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古迹遗址文兴码头,宫宇始建于南宋商贸鼎盛时,供奉“雷萧温”王爷。其核心仪式“送王船”,每隔三四年举行,以杉木或纸造船,载王爷出海巡狩,旨在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是一项特殊的海洋祭祀活动。仪式程序含造船、出仓、祭奠、巡境、下水随波逐流或海边焚烧等环节,遵循古例加以传承。在过往,木制王船常随风漂至惠安、晋江乃至台湾多地,令“送王船”活动成为连接两岸情怀的文化奇观。
文字/郭烨佳
编辑/陈 冰
一审/范其仁
二审/庄建萍
三审/丁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