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568名新生自愿放弃入学,这是一所什么高校

财富   2024-08-30 06:02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贵州一所高校发布公告,称有568名2021级新生未按时报到,被视为自愿放弃入学资格。


这个数字着实让人吃惊!


要知道,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考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难道这所学校有什么问题?


还是说这些学生另有高就?



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研究了这则新闻,发现事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看看它折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神秘的“幼专”:既是新校又是老校



这所引发关注的学校,全名叫“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铜仁幼专”。乍一听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但其实不然,它可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学府呢!


铜仁幼专的前身是创办于1919年的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堪称“云贵高原上师范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百年来,学校几经更名、多次迁址,直到2012年才升格为专科学校。


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大器晚成”的古语。



如今的铜仁幼专,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面向全国18个省份招生、拥有1万余名在校生的高等院校。学校主打“学前、小教、艺术、文旅、健康”五大专业群,其中学前教育还是国家级骨干专业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这所学校挺不错的?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学生放弃入学呢?




二、数字背后:复读热潮与专业冷门


细看公告,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568名放弃入学的学生中,旅游班和酒店班的人数最多,分别有138人和120人。而传统的师范类专业,如学前班,“只有”84人放弃。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


它反映了当前高考生的心态。很多学生宁可选择复读,也要为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再拼一次。据统计,2021年全国有187万考生选择复读,占比高达17%。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期望与压力。



它也暴露了一些专业的尴尬处境。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类专业,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入学后才发现,这些专业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三、如何破局:专业选择的智慧


1.了解自己:兴趣、特长、性格都很重要


选择专业,首先要了解自己。


你对什么感兴趣?


你有什么特长?


你的性格适合做什么工作?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充满动力。


2.了解专业:不要被表面的光鲜迷惑


很多专业的名字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国际贸易”,听起来很洋气,但实际工作可能是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做单据。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深入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



3.了解市场:就业前景也要考虑



选择专业不能只考虑兴趣,也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可以查阅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就业报告,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率、薪资水平等信息。但也要记住,市场需求是在变化的,不要过分追求眼前的“热门”。



4.平衡兴趣与现实: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选择专业时,我们既要追求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现实因素。


也许你对艺术充满热爱,但家庭条件不允许你长期没有稳定收入。


这时,不妨考虑一些既能发挥你艺术天赋,又有稳定收入的专业,比如艺术教育、广告设计等。



四、未来展望:教育改革的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系统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新修订的《教师法》就提出了更高的任教资格要求,未来小学教师将普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这意味着,像铜仁幼专这样的专科学校,未来可能会逐步升格为本科院校。


国家也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的地位和质量。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职业本科”的出现,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学生,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作为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学们,选择永远大于努力。希望你们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能够慎重考虑,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记住,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最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想用马云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找到自己热爱的,你就成功了一半”。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们对专业选择还有什么疑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朽木域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情绪低落。因此,我们孜孜不倦地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治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