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冲浪时,偶然发现一本标注为“西南大学出版社:靳国范、田观编著的《中国即将迁都南阳》”图书,但该出版社却发布声明称:《中国即将迁都南阳》系盗用西南大学出版社名称,非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物,其非盗版书,而是一本伪书”。
不过,中国迁都的话题,在网上仍是时有浮现,民间的讨论仍然火热,甚至是一些专业的机构及人士,也多有对此的观点表达与讨论。
但作为原河南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的王建国,当年曾说过:“北京迁都的说法很无聊。说不好听点儿,就是八卦,因为根本不可能啊”。
可是,八卦怎么了?在民间,在网上,现在还有啥不能拿来八卦的呢?连“政治”这么严肃的庞然大物,人们都能时不时对它开心八卦一番——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社会的民主开放、自由多元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和进步。
比如,这天大的“迁都”之八卦,早就流传几十年了。可有的专家却对此定义为:无聊——笔者倒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一些专家,常发“砖家”之言,有时还不如民间八卦有准头呢。起码,这“迁都”之八卦,并非全是无聊之妄言。
其一,专家言“迁都”为 “无聊”,是因为“根本不可能”。
这就奇了怪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人类移居火星,或许都有可能的一天吧?咋就中国迁都一事,就没丁点儿可能性了呢?
自以为权威,妄下死结论,“一棍子打死”,这也是个别专家被人册封为“砖家”的原因吧?
事实上,自古而今,迁都之事,数不胜数,仅中国历史上的迁都次数,如果手脚与指头并用,估计也不够用吧?
即便当代国家,也有诸如巴西、德国等不少国家迁都之先例呢。咋就“根本不可能”?专家们,你们也太过“权威”了吧?官方都没松口说“绝无可能”呢。
其二,所谓“迁都”八卦,其实并非都是民间、网上的闲言碎语,官方机构与人士亦有谈论。
三十多年来,既有各方面的专家,也有政府官方人士,更有许多民间有志、有智、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调研、论证和讨论。
如最初提出中国迁都之说的学者汪平,还有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另有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等,都在研究提议迁都问题。
像2006年3月,因沙尘暴凶猛来袭,当时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479名代表,亦联名提出议案迁都。
这些人可不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做吧?而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提出迁都动议的。事实上,这已经脱离了所谓“八卦”的范畴。
其三,民间“迁都”之说,并非都是闲磕牙,更非胡说八道,而是有着许多合理性的分析、理由与设想。
如现今我们的首都北京,其受制于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的问题;以及过于臃肿庞大的人口问题、水资源贫乏等生态环境问题,其实极有现实性和说服力。
比如,有专家设想: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可分设北京为文化首都,上海为经济首都,再另考虑于中原地区设一政治首都——这些都非常具有想象力、针对性、可行性。
这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实践先例。
所以,民间“迁都”之说,并非都是八卦狂欢,其仍包含着丰富的合理化建议与有益设想,值得为政者听取、思考和参考。
其四,“迁都”之说,引发持续讨论和关注,也算得上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表现。
进行这样的讨论,既与现实环境、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变化息息相关,也充分说明国家改革开放的国策,带动了民众对国家命运、国家大事的关心,推动了民众广泛的参政议政热情。
民众对“迁都”动议的积极参与,正是民众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自身、关心未来的一种充分体现。我们应鼓励国民这种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而非用一句“无聊”唾弃之。
“迁都”,这个中国特大号“八卦”,事实上,它一点也不无聊——其仍有令国人、社会和政府有得一聊之处呢。
当然,聊归聊,但老百姓或专家们的讨论,只是提供一种参考,至于我们应不应该迁都?或是如何迁都等等,这就是真正的国家大事了,那就须国家层面上综合考量、全面论证,谨慎决策了!【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