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时事   2024-12-31 17:37   北京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2024年2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对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今天上午,通州区召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专场新闻通气会。通州区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局、生态环境局以及交通委等部门介绍,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着力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风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绿向新,实现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良好开局。






完善政策体系 推进示范试点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加快构建重点领域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实施管理办法(试行)》《通州区建筑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北京城市副中心韧性提升规划及行动计划》;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关于促进碳普惠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此外,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完成3000余亩平原森林增汇减排试验示范区建设;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初步建成;制定《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试验区项目实施方案》,现代农业试验区建设提上日程,城市副中心示范试点加快推进、领域进一步扩展。

通州区发改委透露,下一步,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需求,将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实施方案》政策清单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完善清洁运输试验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政策机制。持续关注城市副中心重点领域发展情况,集中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行动打造“千里潞道”绿道品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双碳”、环境社会治理(ESG)等领域绿色专业服务。同时,谋划建设一批绿色项目,加强绿色技术与应用场景对接。

 
“绿色建筑+”融合发展
通州区住建委介绍,副中心已全面实现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100%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万达广场、云墅中心等8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1266.56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融合发展成为显著特色。2024年至今,实施通州发展大厦、数字经济智城园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64.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既定年度任务;实施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华夏银行办公楼等超低能耗建筑20.2万平方米,新增面积全市前列;实施装配式建筑251.1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62.68%。另外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工作顺利推进。

按照《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等政策要求,下一步,通州区将全面把控建设项目绿色标准,积极谋划绿色化改造公共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绿色项目,建立动态化、数据化项目库。运用好全过程绿色实施管控体系,从设计到验收,切实解决跨部门行政审批管理问题,强化事前事中事后联合监管。


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来,副中心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正在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加快在提升区域发展“含绿量”上取得新突破。

在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设备产业已成为工业领域第一大细分产业,智能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等细分产业也正稳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并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家、碳中和认证企业10家,已指导甘李药业、蒙牛高科、永乐华航等20家先进制造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改项目,产业结构优化显著,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在清洁能源领域,已搭建形成全过程降碳格局,累计培育黑鲸能源、京清数电、新源劲吾等重点未来能源企业4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余家,“雁阵”培育形成创新企业梯队。

在百姓“触手可知”的通信网络领域,实现新升级,2024年副中心新建5G基站856个,基站总数已达6969个,全区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环球影城、三大文化建筑、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等重点区域实现5G信号深度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向优
据通州区生态环境局统计,截至12月29日,通州区PM2.5累计浓度优于年度考核指标,改善率全市排名第3,创历史同期最优;截至11月底,全区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中,6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III类,2个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Ⅳ类,均达考核要求。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75%,同比、环比均上升25%;截至11月底,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一系列“无废细胞”建设评估管理规程和指南,使不同单位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无废城市”的建设中来。截至12月,通州区已有32家单位主动申报了“无废细胞”创建,这些单位包括学校、医院等,为打造“无废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有效控制空气污染,实打实加大对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的执法检查力度,累计检查柴油车29.31万辆,筛查不合格10472辆,移交交管处罚9841辆,环保处罚631辆;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3509台,检测2333台,拟处罚102台。同时,将在线监测的餐饮企业纳入严格的监管范畴,通州区当前纳入在线监测的餐饮企业1186家,监控排放口1522个,安装监测设备2160台,主要集中在餐饮聚集区、居民聚集区、被投诉企业和重点业态(川湘菜、烧烤等),今年生态环境局共检查餐饮单位2366家,现场检查1228家次,非现场检查1138家次。完成餐饮油烟每月一题治理,共开展9大集群105家提升改造。


构建“望闻问切”的数字交通系统
截至今年12月中旬,通州区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东夏园交通枢纽已建成投用,通马路、环球影城北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工,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成;M101线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一环六横四纵”格局加速形成。

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有序进行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累计调整公交线路27条,其中新开8条、撤销6条、优化调整13条,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4.57%;东小营、文旅区西区公交中心站项目均已建成。

副中心还全面推动慢行交通友好型城区建设,区公路分局完成京津公路、武兴路等9条道路慢行优化工作,区城管委完成北苑和温榆河三网融合示范区、发展大厦周边自行车优先标志增设及自行车道彩铺、吉祥路路段慢行改造施工,北投集团正在加快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段工程建设;同时,有序开展共享电单车试点运营,为副中心绿色出行服务注入新活力。

2025年,通州区交通委将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构建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网络。加速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建设,以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交通治理及公共出行链优化为切入口,初步实现对试点区域交通问题的诊断分析和数字空间解决方案推演,构建一个可以“望闻问切”的数字交通系统,进一步提升交通工作的“含绿量”,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本报记者 郭彦

编辑:李嘉芸

审核:刘博洋

监制:丁   刚

北京社区报
北京社区报,咱家的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