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夜读 | 童年的压岁钱

时事   2025-01-31 20:15   浙江  



童年的压岁钱
陈伟雄

新年到来,看到孩子们兴奋地收红包、拆红包,总会引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人到中年,我虽不像儿时那样对压岁钱充满期盼,但那份久违的温暖和幸福感依然会涌上心头。

20世纪80年代,虽然物质不丰富,却有浓浓的年味儿。记得年前那几天,家里总是格外忙碌。母亲忙着打扫房间,父亲忙着准备年货。我也没闲着,帮忙贴春联、贴花窗。忙到年三十,总算停歇下来,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起了团圆饭。这个时候最期盼的事,便是等待母亲给我发压岁钱。只见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红纸包,轻轻递到我手上。那纸包里装着两张崭新的带着油墨香的钞票,虽然数额不大,也就20元,但对我来说却是沉甸甸的。那时候家里经济很困难,母亲在帽厂做临时工,一个月才30元,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干体力活,家里基本靠母亲一个人操持。生活的重担让她显得格外瘦弱却又无比坚韧。即便如此,每年除夕夜我都会收到她给我的压岁钱。接过压岁钱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为拥有这份“财富”而兴奋,另一方面又深知这些钱是母亲从日常的节衣缩食中一点点积攒下来,每一分都凝聚着她的汗水与辛劳。因此,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压岁钱收好,舍不得花。

压岁钱不仅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寄托了母亲对我的期望。我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并不都一样,也会有多的时候。如果那一年期末考试成绩好,压岁钱就会多几块,算是对我的奖励。曾经年少不懂事,以为只要得到高分,就能拿到更多的压岁钱。有一次,我把数学成绩从70分偷偷改成了90分,原以为这样可以骗过母亲。没想到那年班主任来家访,让这件事情露了馅。母亲知道后,没有立即指责我,而是流着眼泪,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家里供你读书不容易,希望你珍惜机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听了母亲的话,我既感到羞愧,又非常感动,便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

这些压岁钱,一部分我存了起来,一部分用来买书。那个年代一本书也就几毛钱,但窘迫的我只能摸只能看,却没钱买。只有拿到压岁钱后,我才能理直气壮地跑到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鸡毛信》这些当时深受欢迎的小人书,都成了我的收藏品。稍大一些,我开始购买《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这些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精神的盛宴,是心灵的灯塔。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便悄悄翻开书页,让文字带我穿越时空,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伤。那些夜晚,灯光之下的书页泛着温暖的光泽,不仅照亮了我的房间,也照亮了我童年的梦想。

压岁钱以一种最朴素而美好的方式,滋养了我的灵魂,让我在书海中找到了自我,也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文学的种子。随着父母收入的提高,家庭生活条件的好转,在后来我读中学的那几年里,压岁钱的数额逐渐增加,但无论数额多少,那份来自母亲的爱与期待始终没变,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如今我早已学业有成,并成长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笔耕不辍,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作梦,没有辜负母亲给我发压岁钱的美好期待。

感谢童年的压岁钱,在那个贫穷的岁月里,不仅给我带来了期盼和美好,也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珍惜,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爱。



主播/黄立

制作/郑健

制图/俞钦洋

编辑/郭钰

责编/卢卓琳

审核/孟再励

>>>

你可能想看






两连!

萧山日报
从这里了解萧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