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学习资料
《狼》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故事,完成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狼》蒲松龄,有删减)
【乙】
北直界有堕①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②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③,浅不盈尺④。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⑤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⑥而去。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①堕:落下,掉下;②铳(chòng)炮:火枪、土炮;③潦(lǎo)水:停而不流的积水;④不盈尺:不满一尺;⑤蟠:盘伏,盘曲;⑥拏(ná)空:凌空。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盖以诱敌
(3)其户仅可容躯
(4)尺余辄堕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 B.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
C.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 D.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
4.结合两文内容,试分析【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龙分别遇到了什么困境,又是如何摆脱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材料二: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①所遗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三》)
【注释】①夜耕: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5.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 文言词句 | 方法 | 释义 |
A | 一狼仍从 | 字源推测法:分 | 跟从 |
B | 眈眈相向 | 参考成语法:虎视眈眈 | 凶狠注视的样子 |
C | 股直不能屈 | 课内迁移法:若屈伸呼吸 | 弯曲 |
D | 遂负之以归 | 查阅词典法:①田间水沟;②通达;③前进,前往;④成就,顺利地做到;⑤于是,就;⑥终,竟,终于。 | 通达 |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乃奔倚其下”与“奔入伏焉”中的“奔”意义相同。
B.“亦毙之”与“屠急捉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止露尻尾”与“止增笑耳”中的“止”用法和意义相同。
D.“盖以诱敌”与“遂负之以归”中的“以”意义不同。
7.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B.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C.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D.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9.材料一、二都写出了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两文对屠户的态度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后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狼三则·其一》)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仍从
(2)意暇甚
(3)少却
(4)缘木求鱼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而顷刻两毙
C.人不知而不愠 D.五十而知天命
1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默念狼所欲者肉,下如悬诸树而后取之。
13.【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不同点?它们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16.“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请写出一个与此句意思相似的成语。
17.阅读甲、乙两文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8.阅读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①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②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③,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车夫》)
【丙】
太行毛大福,疡医④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前狼急入其群,若相告语,众狼悉散去。毛乃归。
(选自蒲松龄《毛大福》)
【注释】①敝:损坏、坍塌。②龁(hé):咬。③脔(luán):成块的肉。④疡(yáng)医:治疗创伤肿毒的外科医生。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
②屠自后断其股( )
③欲释手( )
④众狼悉散去(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行三四里,又遇数狼,咆哮相侵,惧甚。
21.【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狼的“黠”,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两文中狼“黠”的表现。
22.通过比较阅读,你会发现【丙】文中的狼与【甲】【乙】两文中的狼的形象不一样,作者对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狼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鼠防猫害
①鼠受害于猫久矣。一日,群鼠聚议曰:“吾辈足智多能,深谋远虑,日藏夜出,亦可谓知机①者矣。无如终难免猫之害,须设一善法,永得保全,庶②可安生矣。”于是纷纷献策,皆格碍③难行。乃后,一鼠献曰:“用响铃系于猫颈,彼若来,吾等闻声,尽可奔避,岂不善哉?”众鼠拍手叫妙曰:“真善策也!”于是莫不欣然,各以为得计。其中有不言者,众问之曰:“汝不言,宁谓此法不善乎?”曰:“善则善矣。而不知持铃以系其颈谁也?请速定之。”由是,众鼠面面相觑,竟无言可答。
②噫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诚可恨而亦可怜。
(选自《意拾喻言④》)
【注】①知机:指有预见,能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征兆。②庶(shù):差不多。③格碍:阻碍,障碍。④《意拾喻言》: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英国人罗伯聃(Robert 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
23.下面对加点词的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C.弛担持刀(卸下) D.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24.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闻之于宋君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曲肱而枕之
25.下面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和目的,“观沧海”为全诗之眼,“观”字统领全篇。
B.中间六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互相映衬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C.紧承四句通过观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景象,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套语,表示乐曲终止,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26.下面对《狼》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狼最终毙命于屠户刀下。
B.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两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C.遇狼是故事的开端,惧狼是发展,御狼是高潮,毙狼是故事的结局。
D.本文虽篇幅短小,却结构紧凑,语言生动,议论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27.下面对《鼠防猫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事开头“群鼠聚议”,开口便自夸,显得颇自命不凡。
B.略写“纷纷献策”,只为突出“响铃系于猫颈”的妙计。
C.“莫不欣然”与“不言者”对比鲜明,清醒者总是少数。
D.伊索在故事结尾指出,一物降一物,只有对症才能下药。
28.请用三个“/”给《鼠防猫害》中画线部分断句。
噫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诚可恨而亦可怜。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读书交流”旨在让同学们分享好文佳作,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方法。下面是三位同学带来的交流作品,请一同参与,完成小题。
我推荐大家读《大鼠》这篇文言文。这篇文章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还可以让我们积累不少文言词汇。《大鼠》和《狼》一样都是蒲松龄所学,我们可以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
【甲】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下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③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项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情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阖(hé): 关闭,合拢。②逡(qūn)巡: 这里指来回地走动。③跳踯(zhí):指跳上跳下。
30.参考“释义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 解释 |
一狼径去 | 迁移法: 太丘舍去 | (1) |
屠自后断其股 | 成语参考法: 悬梁刺股 | (2) |
适异国来贡狮猫 | 查字典法:“适”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到……去;②副词。刚刚,刚才;③适合,适宜;④副词。恰好 | (3) (填序号) |
31.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辄被啖食/日啖荔枝三百颗 B.潜窥之/目不窥园
C.鼠逡巡自穴中出/屠自后断其股 D.辗转争持间/弛担持刀
33.请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
如 此 往 复 不 下 百 次 众 咸 谓 猫 怯 以 为 是 无 能 为 者
34.根据情境,补充下面的对话。
请你给我们说说怎样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吧。
好的。两篇文章内容都涉及到与凶恶的动物作斗争,但带给我们的启发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