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韬奇 | 邻居冯奶奶(散文)

文摘   2024-12-12 00:00   安徽  

邻居冯奶奶
文  /  殷韬奇

(安徽合肥)

2024.12

邻居冯奶奶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当时我也就是十来岁吧,而冯奶奶的年龄应该在六十多岁,是一位经历过民国年间的老人。她慈眉善目,热心邻里,操着一口似乎是华北那一带的方言。

冯奶奶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尤其对平日生活里的所见所闻,讲的比较多。而看到我们这些邻家小孩的所作所为,有看得惯的,也有看不惯的,她有时都会讲一讲。有的是评点,有的是劝诫。涉嫌管闲事,但不会招厌却被人尊重。以至于让我在多少年以后,印象久久挥之不去。

冯奶奶当时是四十多岁的女儿带过来与我们成为邻居的。平时就母女俩过日子,给人感觉是相依为命的样子。后来从大人的言语中才知道冯奶奶本人可能中年时就独居。到了女儿这一辈,大概是婚姻不顺,回归娘家,至此就是她们母女俩一起生活。也许是经历了比较多的事故,所以老人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很丰富。她跟邻居小孩说话的时候,也是当做和大人对话和交流。经常的时候,她会用她的所见所闻,有的就是亲身经历说给别人听。其中折射了很多她对生活琐碎事物的看法。小中见大,颇有事理。

冯奶奶和我们做邻居的那些年代是没有今天这样的正规小区的,最多也就是工厂的职工宿舍区前面有一些花丛和泥路,我们经常会在里面跑来跑去的玩耍。有一次冯奶奶在花园里晒太阳的时候,我正好在她的旁边摘了一把花。当时拿在手中,放在鼻子前正要闻闻香味的时候,却被冯奶奶从旁边劈手把花夺走了,吓了我一跳。我当时还是有点生气的,就质问冯奶奶,你为啥抢我的花?冯奶奶说,小囡囡,你不知道吧,这里面会有花虫的,一闻就吸到你的鼻子里,吸到你的肚子里去了,那这样会生毛病的。花里会有虫?我听了以后似懂非懂,但就觉得这个冯奶奶还真不错,抢花是为了我的好,那就不应该责怪人家。

夏天的时候,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从学校放学到家,渴得要死的我,从家里的水缸里用搪瓷缸子舀了一缸的水,举起来就准备一饮而尽。因为是两家门对着门,夏天门都开着,被冯奶奶看见了。这时她正坐在凳子上用稻糠皮装填枕头,顺手就抓了一撮糠皮,撒在我中的缸子里。本来想牛饮解渴的我不得不马上停下来,用嘴巴去吹一口糠皮,再喝一口水,再吹一吹,再喝。这样原来的一口气喝水就变成了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喝,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我很恼火,不知道这个冯奶奶为什么要恶作剧,让我不能够痛痛快快地喝水解渴。

晚上父母下班回来了,我把白天冯奶奶不给我喝水的事情告诉了他们。看着我气鼓鼓的样子,母亲亲昵地打了我一下,告诉我,冯奶奶不让你火急火燎地一口气把凉水喝下去,没有错。从学校跑回来,你大汗淋漓,那时全身汗毛孔都是张开的。这个时候如果把一缸子凉水灌下去,会让你憋汗出事的。轻一点肚子痛、窜稀,重一点会让人嘴歪眼斜,那问题就大了。我听了以后吓了一大跳,真没想到喝个凉水还有这些事情,得亏冯奶奶救助了我。

上个世纪的70年代,邻里之间走动是很频繁的,不像现时住在商品房,钢筋水泥碉堡一般,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关系都比较融洽,交好到平日里哪家有好吃的都会分享,都会给邻居送一点。所以很自然的,冯奶奶家吃饭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去围观;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冯奶奶有时候也会过来看看。正因为此,她在我们家的饭桌上发现了问题,让冯奶奶对我的吃饭表现很不满意。旧时的老人嘛,就是心直口快。她的不满意,是看到我吃面食的时候,尤其是吃饺子,喜欢只吃馅子,却把饺子边吐在桌子上。因为看到了好几次,冯奶奶抽了个空子,拉着我,跟我讲了一段早些年她自己家庭亲历的、关于她堂弟的故事。

原来早年冯奶奶家族也是大户人家。尤以大伯,家财万贯,吃喝不愁。他唯一的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堂弟,年龄最小,所以十分娇惯。堂弟养成了平时大手大脚,挥金如土的恶习。没事干,就喜欢到街上下馆子,特别喜欢吃三鲜饺子。但他有个毛病,吃饺子只吃馅子,不吃饺边,每次都把饺边吐了一桌,吃完就走,非常潇洒。而且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了好多年,期间大伯家分了出去,堂弟继承了大伯家产,却因为操持不善,加之挥霍无度,家道终于中落。此后破产落魄的堂弟因为囊中羞涩且身无长技,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吃饭都成了问题,最后竟然沦落到时不时要到街上转悠,试图能蹭上一口饭。有一天中午,饥肠辘辘的他走到了一家饭馆门口。看到里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各种食物,在门口大流口水,眼馋的样子颇有点丢人。不料此时竟然有伙计出来让他进去,说老板要请他吃饭。堂弟半信半疑地走了进去,等了片刻,伙计真的端上来一大碗面皮。堂弟这时候也顾不了许多,狼吞虎咽,一口气吃完。此后,堂弟会三天两头的到这家饭店来蹭饭。而每次来,伙计都会给他上一大碗面皮,香喷喷,热腾腾的。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了好多天,直到有一天老板出现在大伯的饭桌旁边,问他,大少爷,你还认识我吗?一脸恍然的堂弟,发楞的当儿,老板笑嘻嘻地对他说,当年你经常到我的饭店来吃三鲜饺子,还记得吗?堂弟这时才有所想起。老板说,你当时吃饺子每次都是只吃馅子不吃饺边,吃完会把饺边扔在桌上。饭店在你走后,会把这些东西全部收留,然后晒干,储存好,留作他用的,没想现在就用上了。你现在每天吃的面皮,就是这个。一些话说的堂弟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份惭愧不言而喻。

冯奶奶那时说的这个故事,让我这个当年还懵懵懂懂的少年听的一愣一愣的。心想,这个是不是也太有些离奇了。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我有点想明白了了。冯奶奶认为她堂弟家由盛而衰及至破产,起因就是堂弟只吃饺子馅,不吃饺子边,而且持续了好多年,明显是暴敛天物。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堂弟这是大逆不道,所以最后家里遭了报应,他本人也落了个穷困潦倒。这件事让她痛心疾首,念念不忘。但在我看来,堂弟的家道中落可能是真实的,堂弟只吃饺馅,不吃饺子边可能也是真实的。但是堂弟的做法导致家道中落破产,是不是真实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不能叫人信服。严格的说,二者应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能说冯奶奶讲这个故事,是以小及大,有点照她自己的理解去认定的。

(网络配图)

冯奶奶没啥文化,但中国传统的古训,那种教育,对她影响还是很深的,所以她要把这件事经常的说一说。不管这个是不是真有其事,但冯奶奶的用心应该是非常良苦。一个情节多少有些离奇和玄乎的故事,实际是劝说人们要珍惜每一口粮食。不要因为现在有得吃就浪费,就糟蹋,那可能今后会遭天谴,受到惩罚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里的这两句话,冯奶奶不会知道,但她可以用最朴素的民间传说来讲些小道理。那有些宿命意味的传说,很朴实地说教,现在想来应该是平凡的真理。

不过,冯奶奶讲的这个故事对我却是有很大触动,甚至于帮助我从此改掉了吃饺子只吃馅,不吃边、浪费粮食的坏毛病。就此意义而言,冯奶奶的教诲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为此,我要深切地一直一直地感谢冯奶奶。

                     2024.12于上海


——  精彩回读 ——
殷韬奇 | 戏说“掼蛋”(随笔)
殷韬奇 | 关公的成名之战(散文)
殷韬奇 | 巽寮湾(散文)
殷韬奇 | 眉山“三苏祠”(散文)
殷韬奇 | 历史功绩当永恒(散文)
殷韬奇 | 误诊记(散文)
殷韬奇 | 西安古城墙(散文)
殷韬奇 | “琅琊” 溯考(考据散文)
殷韬奇 | 到银滩过夏(散文)
殷韬奇 | 安徽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随笔)
殷韬奇 | 韩愈曾在潮州为官(散文)
殷韬奇 | 冲绳之行(散文)
殷韬奇 | 吉安古迹吉州窑(散文)
殷韬奇 | 十万错(科普散文)
殷韬奇 | 踏 青(外一首)
殷韬奇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散文)
殷韬奇 | 到海南过冬(散文)
殷韬奇 | 家有宠鸟“小腮腮”(散文)
殷韬奇 | 老年大学课堂即兴(外一首)
殷韬奇 | 有一种读书叫做“无为而读”(随笔)
殷韬奇 | 永远的等待(散文)
殷韬奇 | “卡皮巴拉”(网红动物欣赏)
殷韬奇 |《封神演义》里的闻太师(古典名著赏析)
殷韬奇 | 游黔散记(散文)
殷韬奇 | 成山头遐想(散文)
殷韬奇 | 长岛的传说和今话(散文)
殷韬奇 | 石关纳凉(散文)
殷韬奇 | 解州关帝庙(散文)
殷韬奇 | 浙闽旅游散记(散文)
殷韬奇 | 盱眙不仅有龙虾(随笔)
殷韬奇 | 到淄博赶“烤”(随笔)
殷韬奇 | 射箭与沥油(随笔)
殷韬奇 | 海南往事(纪实散文)
殷韬奇 | 车位之慨(随笔)
殷韬奇 | 邂逅塘西河畔(自传体散文)
殷韬奇 | 初识《金鸽子文艺》(读者之声)
殷韬奇 | 夜过琼州海峡(散文)
殷韬奇 | 把生活坚持成喜剧(散文)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书画创作和摄影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本平台为周五刊,属公益性质,赞赏是作品的稿费来源,80%归于作者,20%留为平台运作成本,但每篇点击阅读量必须达到300,在看必须达到30个。单笔5元及后续赞赏不再返还。依据腾讯系统规定,赞赏在作品发表之后七天以红包形式到账。

金鸽子文艺
以文会友,采珠藏山;传递艺术,追梦文坛。这里是文学爱好者秉持初心、笔耕筑梦的园地,这里是专业作家传经示范、展现风采的苑林;这里也是毫翰丹青飘香的墨池艺轴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