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2024.12
一部电视剧《甄嬛传》,一部电影《宁古塔》,让人们知道了清朝东北边陲的宁古塔。影视剧中的台词:“将某某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且疑问。宁古塔在哪里?为何要流放到这个地方?而“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两句,听起来或就有点耸人听闻的感觉。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宁古也没有塔。宁古塔只是古代满人群居的一个地名。在满语中,“宁古”意为“六”,“塔”意为“个”。因此宁古塔的真正意思应该是满人的“六个部落”。
宁古塔是关外满人的老家,也是清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清军入关定居北京后,将早先依托起家的宁古塔作为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其属于非常偏远的边关地区。环境恶劣,全年冬天长达九个月,气候极为寒冷,最冷为零下40度。有文所记:“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非复人间,至此者九死一生”。如此可见此地生存条件可谓极为苛刻。对于被流放的犯人(“流人”)应该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除此,宁古塔地处东北边疆,还是清朝政府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将犯人流放到这里,除了惩罚之外,还可以让他们开荒种地、修桥筑路,屯艮戍边,以充分压榨他们的劳动力和资源,也算是机关算尽。
当时被朝廷流放苦寒之地宁古塔的人,很多都是南方人,有的甚至是一直过着书斋生活的文弱书生或者是官场了大半辈子的朝堂老臣。宁古塔地处偏远,京城到宁古塔直线距离1500公里左右,古时候的道路又因有山川河流的阻碍,往往是弯弯曲曲,算下来最少2000多公里。流放犯人基本上靠步行前往,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关山迢递,流人一路走来,怎么能够受得了?因此,对于这些被流放人员来说,就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待走到宁古塔,可能人就已经折腾的差不多了。除了自然环境恶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即便千辛万苦地走到这里,还会被分配给当地的“披甲人”作为奴隶,生存条件愈加困顿。“披甲人”是什么?一般是指投降后披甲上阵,为清王朝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也有劳役罪犯出身的披甲人。他们的地位低于一般军人但高于奴隶,但基本都是恶棍人渣。流人如果成为他们的奴隶,就是食物链的最底端。给这种人当奴隶,其结果也只有当牛做马,受辱或是被折磨而死。因为下场比死还要难受,所以很多人在流放之前就已经自杀。强撑抵达宁古塔的流人,能生还的极少,大部分都客死该地,哪里还有什么入关的想法和机会?
流放宁古塔,宁古塔里多苦寒,命运忒悲惨。如果不是清宫影视剧的台词和情节,估计今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斗转星移,白云苍狗。400多年过去了。江山依旧,地名已非。“宁古塔”如今只剩遗迹,原所在处现分归“宁安”“海林”两地,属黑龙江省辖的县级市,均由牡丹江市代管。
(网络配图)
宁古塔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流放地,它意味着苦寒、绝域、蛮荒。这一地名其实承载了许多当年社会政治背景下流人沉重和苦难的过往。现在,这段尘封已久的流人悲催经历,在经影视剧再现之后,已然让后人知晓了许多当年不为人知、却是素材丰富的历史纪实。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