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但对于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来说,却是神经紧绷的日子。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那么,春节期间,派出所值班最怕遇到什么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让人“捏把汗”的时刻。
1. 火灾事故:烟花爆竹成“定时炸弹”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是节日气氛的“标配”,但也成了火灾的“定时炸弹”。尤其是在农村或老旧小区,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燃草堆、杂物,火势蔓延极快,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此外,节日期间用电量大增,取暖器、电热毯等设备长时间使用,也可能引发短路或火灾。一旦发生火灾,民警不仅要迅速出警,还要协调消防、医疗等多部门联动,压力可想而知。
2. 交通事故激增:酒驾、恶劣天气成“拦路虎”
春节期间,返乡车流集中,加上聚餐饮酒频繁,酒驾、醉驾现象高发。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查处难度大,事故风险更高。
此外,雨雪冰冻天气导致路面湿滑,极易发生连环追尾或侧翻事故。农村地区摩托车、三轮车违规载人现象普遍,超载、无证驾驶等问题也让事故伤亡风险陡增。
3. 群体性纠纷:家庭矛盾、酒后滋事频发
春节本是团圆的日子,但家庭矛盾却可能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财产纠纷、赡养问题、亲戚争执等,往往在年夜饭或聚会时升级为争吵甚至肢体冲突。
娱乐场所也是纠纷高发地。KTV、酒吧等场所酒后滋事、打架斗殴事件频发,民警需要快速控制场面,避免事态扩大。
4. 盗窃、诈骗案件:小偷、骗子“加班”作案
春节期间,许多家庭外出探亲,空置房屋成了小偷的目标。尤其是在监控薄弱的城乡结合部,入室盗窃案件高发。
与此同时,电信诈骗也进入“高发期”。冒充“亲友借钱”“中奖诈骗”“车票退款”等套路层出不穷,老年人尤其容易上当。
商场、庙会等人流密集区域,扒窃案件也明显增多。手机、钱包被盗,不仅让群众财产受损,也给民警增加了破案压力。
5. 人员走失与意外事件:老人、儿童成“重点保护对象”
春节期间,庙会、景区人流量大,老人、儿童走失事件频发。民警需要迅速组织寻人,争分夺秒确保安全。
此外,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炸伤、烧伤事件也让人揪心。儿童违规操作或劣质烟花引发的事故,往往需要民警快速送医并协调责任认定。
农村地区取暖通风不畅或燃气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这也让民警时刻保持警惕。
6. 特殊社会风险:卫生、踩踏事件需严防
如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扩散),可能涉及隔离管控、群众抵触等矛盾,民警需要快速反应,妥善处理。
大型灯会、祈福活动若管理不善,可能引发拥挤踩踏事件。民警需提前布控,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春节期间,民警24小时轮班,随时出警,难以与家人团聚,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此外,节日期间部分单位休假,医疗、消防等联动部门响应可能延迟,进一步增加了处置难度。
其实上述这些都是工作,虽然麻烦,遇上以后依法处置就完了。最恶心的是,食堂师傅过年休息,民辅警值班没吃的自己上街去买,热心群众看到你后埋伏观察,手机偷拍,然后向督查部门举报并向媒体爆料,一心想搞个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