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喝咖啡”边上课:中国首批咖啡本科学生正式开课

文摘   2024-09-15 11:26   浙江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为“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组织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咖啡认知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咖啡品种辨识、咖啡生豆分级、咖啡豆烘焙、咖啡萃取与冲泡等专业知识,加深了对“咖啡风味化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专业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董云萍(右)在给咖啡专业的学生上咖啡认知课。


近年来,我国咖啡产业蓬勃发展。为培养咖啡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云南农业大学今年设立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的首批咖啡本科学生在位于云南普洱的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开启了大学新生活。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咖啡专业学生在咖啡认知课上体验咖啡杯测。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咖啡专业学生在咖啡认知课上体验咖啡杯测。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陈云兰(前左)在咖啡认知课上给学生讲解咖啡烘焙知识。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咖啡专业学生在咖啡认知课上学习咖啡生豆分级知识。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陈云兰(右三)在给咖啡专业的学生上咖啡认知课。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陈云兰在给咖啡专业的学生上咖啡认知课。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黎丹妮(右)在咖啡认知课上给学生讲解咖啡拉花技巧。


9月10日,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师黄艳丽在给咖啡专业的学生上课。


位于云南普洱的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一景(9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个怎样的专业?

学生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一起来看↓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由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开办,办学地点设在“中国咖啡之都”普洱。这里与世界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古老的原始森林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最适合小粒种咖啡的生长。


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了一二三产业,不仅有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基础课程以及咖啡风味化学、咖啡加工学、咖啡烘焙与品评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还有工程训练、技能训练等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校企结合等体制机制,保障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同时也弥补了国内当前咖啡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热作学院院长杨学虎说,“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不单单只是某一个方向,是针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培养,学生的就业前景很好。”



以咖啡风味化学课为例,很多人喝咖啡睡不着觉,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掌握如何在加工过程中用乙酸、乙酯等溶剂浸泡咖啡豆,从而将咖啡因脱去,让咖啡不耐受的人也能安然喝咖啡。学院内老师介绍,通过用图谱分析咖啡豆,使得其在加工前、加工后,甚至每一分钟的物质变化都可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中国咖啡98%在云南,而云南咖啡55%在普洱。


如今,云南咖啡经过“粗放生长”的试错后,进入精品化、品质化生产阶段。近两年,云南咖啡的精品率从不到8%提高至22.7%、精深加工率从不到20%提高至56%。预计到2024年,咖啡精品率将达到30%、精深加工率达到80%。


云南普洱,村民正在采摘咖啡鲜果。

咖啡行业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咖啡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态势。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预计2024年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按目前的规模,国内咖啡二产人才缺口不低于1万人,三产人才缺口不低于10万人。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进程势必要加速。”热作学院副院长李学俊表示,原有的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只能满足少量人才需求,且知识架构不系统、侧重性不够强。也有人说咖啡从业者是从培训班里学出来的,用不着上大学,但这些人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未来,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将着力培养具有咖啡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及工程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种植又要懂加工,也要懂咖啡文化,还有一定的咖啡创新性研发能力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科学报、云新闻

ShammahStore 沙玛铺子
Dedicated to delivering Innovation for Human Better Life.以咖啡为媒,促进东西方文化、科技、商业、金融交流,致力于能源、医疗、数字化等领域“引进来、走出去”的贸易、咨询与投行合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