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我们,
每天接收关于酒咔嚓的最新资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历史发展到现在,这句话反了吗?
贵州茅台在2025年1月2日发布《2024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公告》,2024年,茅台实现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1738 亿元,同比增长约 15.44%;预计实现净利润约857亿元,同比增长约 14.67%,
在白酒行业,茅台一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茅台高管频繁更迭,且多位高管因违纪违法落马,这让茅台高管的职位看起来宛如一个 “火山口”,风光越美沿途风险越大。
过去几年间,茅台已有数位高管相继 “出事”。袁仁国,这位曾在茅台掌舵多年的关键人物,从基层一步步打拼,将茅台带上新高度,却深陷贪腐泥潭。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在茅台酒经销权、供应量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大肆收受财物,涉案金额高达 1.129 亿余元,其亲属也参与其中,形成家族式腐败链条,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高卫东接棒后,也未能善终。任职期间,虽有推动控价、整治市场秩序等举措,但 “拆箱令” 引发争议,还陷入 “捐赠门”“白酒院士” 风波,与经销商关系处理不当,最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结束任期后被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紧接着,丁雄军登场。他上任后试图为茅台发力新举措,上线 “i 茅台” 电商平台,推出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等跨界产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然而,2024 年 4 月他刚调任新职,2025 年 1 月就因涉嫌违纪违法被查,茅台求新之路蒙上未知。
“靠酒吃酒,靠酒牟利”
茅台高管 “高危” 的首要原因是内部贪腐现象泛滥。作为白酒行业龙头,茅台掌控着庞大的资源与财富,这让一些高管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自我。
袁仁国任职期间,利用手中职权大搞权钱交易,将茅台酒经销权、供应量调控等关键权力当作敛财工具,肆意收受经销商巨额贿赂,让公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 “提款机”。据相关资料显示,1994 年至 2018 年,袁仁国为他人在茅台酒经销等多方面提供便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超 1.129 亿余元,其亲属也借势违规经营茅台酒获利颇丰,仅 2004 年以来,妻子和儿女获利就达 2.3 亿余元,他亲手缔造的经销商体系,反倒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高卫东接任后,同样未能坚守廉洁底线。在项目承接、资源分配等诸多环节伸出贪腐之手,大搞权钱交易,致使公司内部风气乌烟瘴气。任职茅台期间,推出的 “拆箱令” 等政策执行不力,反被不良商家利用,市场乱象丛生,严重损害企业利益与形象。
丁雄军在位时,虽推动茅台在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渠道优化等领域成绩斐然,可最终也深陷违纪违法泥潭。这表明,即便身处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利益诱惑,一旦内心防线松动,便极易走上歧途。这些高管把茅台赋予的权力与平台当作个人谋私的资本,“靠酒吃酒”,最终亲手断送自己的前程。
“近亲繁殖”,管理弊端凸显
“近亲繁殖” 与 “圈子文化”,也是导致高管 “高危” 的关键因素。在人事任用方面,受 “圈子” 影响,选拔范围受限,一些关键岗位被特定群体占据,缺乏公平竞争与多元人才流入。
袁仁国时期,其多个亲属,甚至家中司机、保姆都在他的庇护下违规涉足茅台酒经营,还为其他不法商人牵线搭桥,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像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崇琳及其妻子李太明,夫妻二人利用职务之便,为经销商提供帮助,共同受贿,暴露出家族式腐败、“近亲繁殖” 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形同虚设,规章制度难以有效落实,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为腐败滋生提供肥沃土壤,使得茅台高管一旦卷入其中,便难以全身而退,“高危” 局面由此形成。
茅台高管 “高危” 并非个例,在整个白酒行业,近年来酒企高管变动频繁,同样呈现出 “动荡不安” 的局面。
某得酒业自 2020 年底复星系入主后,人事就如同走马灯般更迭。近四年间已三次换帅,副总裁等高管变动更是多达十余次,涉及岗位众多。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双降,副总裁任职未满两年便因 “个人原因” 辞职,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在市场调整期面临的业绩压力与经营困境。
某鬼酒的高管变动也颇为频繁。2024 年,酒鬼酒业绩失速,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大幅下滑,核心产品价格倒挂,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这一年里,先是董事长更替,后又有总经理变动,新人 “临危受命” 回归。过往数年,从 2016 年至今,总经理一职已历经三人之手,频繁的人事更迭凸显企业在行业竞争、市场变化下的挣扎。
某河股份同样不平静。2024 年董事因工作调动辞职,此前在 “十四五规划” 开局之年他人掌舵,定下 “二次创业” 基调,虽过去三年营收利润有增长,但如今行业遇冷,股价波动,洋河也面临着如何稳住市场份额、突破发展瓶颈的难题,高管团队稳定与否对企业走向至关重要。
这些酒企高管频繁变动,原因与茅台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行业共性因素。一方面,内部管理问题,如战略决策失误、团队协作不畅、激励机制失衡等,易引发人事震荡;另一方面,行业大环境变化,消费市场萎缩、竞争白热化、价格倒挂、库存高企,使得酒企面临巨大业绩压力,为求破局,不得不调整高管团队,期望注入新思维、新活力,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在企业经营的广阔版图中,不同行业的董事长更换现象屡见不鲜,且背后的原因往往与 “钱” 密切相关,无论是追求更高的盈利、应对资金相关的监管要求,还是挽救业绩低谷,都在这个高回报的经济舞台上不断演绎着人事的更迭。
券商行业:
战略调整和股权变更导致高层“换血”。
东方证券:潘某某请辞,宋某某接任,旨在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
信达证券:肖某辞职,艾某超兼任,目的是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竞争力。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摩根士丹利增持股份后,俞某退出,孙某接任,提升投行业务。
银行业:
监管规定导致关键岗位任职期限,引发人事更迭。
东莞农商行和东莞银行:王某某和卢某某因任职期限辞职,新接任者需确保银行稳定发展。
其他银行如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等也因“任职期限”规定更换领导。
煤炭业:
业绩波动引发领导更替。
晋控煤业:近5年6次更换董事长,业绩随煤炭周期起伏,新领导需提升业绩。
力拓集团:出售煤炭资产后,西某上任,引领企业聚焦核心矿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茅台及诸多酒企高管面临的 “高危” 困境,为行业敲响警钟。任何企也若要破除这一困局,实现长远稳健发展,需从多维度发力。
没有一个大企业在规模增速发展下不提“筑牢内部监管防线,建立健全监督制衡机制“,但真正打破 “近亲繁殖” 与 “圈子文化” 壁垒,拓宽人才选拔渠道,引入外部新鲜血液,让能者居其位的凤毛麟角。
理论上优化管理流程,明确各岗位权责边界,强化对关键权力节点的监督,如经销商选择权、资源分配权等,杜绝权力寻租空间中保持平衡。
人才是企业发展源动力,酒企需构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广阔成长空间,定期开展廉政教育、业务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鼓励员工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凝聚团队力量共克时艰。
茅台等酒企高管 “高危” 局面成因复杂,破局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痛定思痛,从内部革新、市场适应、人才培优等方面持续深耕,酒企方能摆脱困境,续写辉煌,为中国白酒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