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如东 | 面塑生花 指尖“罗”百态

民生   2024-11-20 08:02   江苏  


面团 塑刀 一双巧手

揉捏 搓捻 雕刻塑型

女娲抟土造人赋予泥巴生命

如东面塑传承人罗彬

则把平平无奇的面团

变成了栩栩如生的“中式非遗手办”

……





这位出生于1968年的面塑艺人

从父辈手中接过这项手艺已经30多年

是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东面塑”传承人





罗彬手下的面人儿

细致 优美 精巧

调成不同色彩的面团

经由他自制的工具

搓、揉、掀、捏、点、切、刻……



他不仅擅长塑造形色兼备的历史神话人物

更是擅长缩小人物尺寸、放大人物细节

通过置景、群像展示等方式

塑造“面塑情景剧” 

让“中式手办”拥有剧情和故事


渔家顽童放纸鸢


牧童骑牛话家常


学者醉卧言欢


孩童祝寿长者


出自他手的作品造型生动、准确

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层次丰富,幽默诙谐

在追求人物形体结构准确的同时

更注重塑造人的“神”与“趣”


水乡人家、蓝印花布

这些都是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化和故事的场景

在他的“情景剧”中

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

都展现出典型性格,拥有个性和张力



“我创作的题材多来自民间习俗、寻常生活剪影、民间传说等,以普通人的视角记录社会的演变与发展,传播本地民俗文化。希望看到我作品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动态的故事,这是我想表达的意趣。” 



 小到渔翁的鬓髯、草鞋草帽的编织纹理、老渔翁的肌肉线条,这些无限接近真人的细节,在罗彬手下都是要细细打磨和还原的重点。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将“指尖非遗”打磨得出神入化,赋予了“中式非遗手办”生命和人文价值。



好的面塑作品密封保存,理论上可以存放百年之久,而面塑这项传统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千年。面塑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用面粉和糯米粉混合制成的面团,通过手工捏制,形成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如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生长水稻和小麦,这些粮食正是制作面塑的材料,为面塑的诞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面塑作为‘非遗’愈发受到重视,但传统的‘面’制作费时,需要现蒸、现制,不利于教学推广。”在罗彬看来,“面塑”传承的落脚点应该在塑造技法上,推广这项非遗,要尊崇与时俱进的原则。与传统的“面”塑形效果相当的软陶泥、树脂泥,孩童喜闻乐见的粘土,赋予了面塑推广更多的可能。




如东面塑

是流传千年的匠心独运

是私人定制的中式手办

它传承历史的同时

又以极大的诚意与现代文明与潮流交融

面塑人物神韵飞扬

把故事娓娓道来


全媒体记者:万璐璐 单佳凯
实习生:刘畅
编辑、制作:郭凌慧
审稿:曹雯雯 孟再越
审核:姚银松

如东新媒体
权威发布如东地区的原创新闻、资讯、生活、社区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