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学教授直言“唯考公考编论是教育的溃败”,这话可谓一针见血。
在现实中,无数毕业生被裹挟进这场“编制热”,背后是教育导向与社会焦虑的双重“病变”。
学校教育过度聚焦应试,从基础教育就开始灌输“考好大学、找铁饭碗”思想,把学生的梦想按在“标准答案”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沦为空谈,这是教育的短视。
而社会呢,经济波动下,私企职场“35 岁危机”频现,让年轻人惶恐,考公考编似乎成了对抗不确定性的“救命稻草”。
家长们也难辞其咎,把自己对生活的不安,转化为对孩子考编的执念,“编制至上”成了家庭“紧箍咒”,生生勒住孩子多样发展的可能。
但考公考编“上岸”就真能一劳永逸?体制内也需与时俱进、不断精进,“唯编论”下涌入的人若只为安稳,谈何公共服务创新?
教授发声是警示,该重塑教育生态了,让职业教育、创业等多元路径被正视,引导年轻人基于热爱与专长择业,莫让“编制”成为教育和青春唯一的“归宿”,不然,教育的明天只剩千篇一律的“模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