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广州,有这样一群异乡打工人,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选择栖身于桥洞之下。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些桥洞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周边环境简陋杂乱,蚊虫肆虐。打工人用简易的木板、塑料布搭建起临时的“住所”,几件破旧衣物、锅碗瓢盆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怀揣着对生活的憧憬奔赴广州打工,从事着快递、外卖配送、建筑小工等体力劳动,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由于广州房租不断攀升,哪怕是城中村里条件简陋的出租屋,租金加上水电费等开销,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无奈之下,桥洞成了他们“性价比”最高的落脚处,在这一方逼仄空间里,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只为能多攒下些辛苦钱寄回老家。
看到广州这些住桥洞的异乡打工人,心里真不是滋味。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下,藏着这样一群为生计苦苦挣扎的身影,这无疑是给看似繁荣的城市发展图景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残酷的内里。
他们背井离乡,本想在大城市寻得一丝希望的曙光,可现实呢?微薄的收入被高昂房租狠狠咬去一大块,最后竟被逼得只能与桥洞为伴。
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城市发展失衡的预警。城市在拼命扩张、房价房租一路狂飙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这些底层建设者留下一席容身之地?
有人或许会质疑,为什么不选择回家乡发展?可回去谈何容易,家乡缺乏就业机会,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只能在这异乡硬着头皮扛下去。
那些所谓的保障性住房、廉价租房政策,有没有精准地落到这些真正需要的人头上?还是只是纸上谈兵,沦为形式?
再者,社会福利体系是不是该在此时发挥作用了?当打工人不得不住桥洞来维持温饱,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
应当加快脚步,给他们提供过渡性住房救助,或是加大对廉租房的建设投入,让他们有处可去,有暖可享。
这些住桥洞的打工人,不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是城市高楼大厦的奠基者,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他们的汗水。
城市管理者、用工企业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即刻行动起来,让他们融入城市,而非在桥洞下被遗忘,只有这样,城市的发展才有温度,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