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心态是,
对于任何想要的东西
——即使心愿未遂,
都要有随时能离开的勇气,
不然的话,你将听由外界摆布,
他人也会滥用你的渴望!
——阿兰·德波顿
直播间问“为什么我对一个人很好,却得不到相应的好,反而还拿捏我”!首先我们对一个人很好,就说明我们很爱这个人,在爱的每一个瞬间都在验证你就是爱,因为你给不出你没有的东西,所以能唤起我们爱的人都是为你而来的菩萨,无论你给的爱最终是不是Ta所需,只要Ta能受着,回应着,我们都无比感恩这个激起我们爱的经历!而第二个问题得不到同等的爱,就是导致你焦虑的因,众生皆因执着而苦,执着于付出必须得到回报,执着于结果必须完美,执着于一切如你所愿……但这些都是自我的角度,并不是对方所需,当对方有了自己的角度,就来到了第三个问题“觉得对方拿捏了你”,其实只是人的本性,顺从了你那么久,我也该拿回我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如果你还贪,还执着于付出就一定要回报,肯定就就会陷入痛苦,只有你“不要了”,随时有转身离开的勇气,自然也就放过了自己!不要想着拥有谁,本质上,我们连自己都不曾拥有,每个人都在我们剧本需要的时候出来做彼此的陪练,过关了自动脱落,继续下一程!没有什么可以真的让我们拥有的,朋友也罢亲人也罢,相欠必相见,欠得少的擦肩而过,相对多的陪伴你一段时间,明白缘起性空,遇到了就好好珍惜,享受当下,不享受就该脱落,分手祝福,不要一定要怎么样,执着是痛苦的因,也是修行的大忌!痛了就是提醒你该收回了,没有人有义务向你提供必须等价交换,除非Ta愿意,人最终是独生独死,承认这个事实,不把某种膨胀的自我投身到别人身上去认同自己,没有了互相利用或互相同情,爱只是爱,是不关乎任何,不期待任何的那个当下,剩下的就比较接近真相了!独处意味着内在充实,同时,也越具备爱的能力——给予的能力,反之,越不能独处者,意味着内心越匮乏,同时,也就越不具备爱的能力!内在的丰盈,是给予的基础,也是爱的基础!对任何事情从心出,从心给,踏上喜悦之道去做,自然的去给,没有标准,没有权衡利弊,对结果零期待!
付出爱,并不意味着是在牺牲自己,而是在给予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我们付出爱时,爱首先充满的是我们自己,施受同体,从心而出,最终又回流到我们身上,滋养着我们的灵魂。所以,情关不是封情锁爱,反而让我们更加勇敢,从小爱转成大爱,不再害怕付出,只有付出才能真正体验到爱的力量,收获爱的温暖,这个过程就是自给自足,从而验证,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