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以色列和伊朗的较量

文摘   2024-08-01 12:38   加拿大  
7月30日,以色列一举斩首哈马斯最高政治领导人哈尼亚以及真主党二号人物、军事首领苏克尔事件(详见7月31日《以军惊天双杀,加沙乃至中东战略格局将重塑》(文后链接))开始发酵。
《纽约时报》报道,在哈玛斯领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遭杀害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已经下令“直接打击以色列”。
《纽约时报》引述3名伊朗官员说法报道,此命令是在7月31日伊朗召开了《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上发布的。这些伊朗官员要求匿名,因为他们无权公开发言。报道没有提及伊朗何时或如何对以色列进行打击。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应伊朗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中东的局势,以色列驻联合国副代表乔纳森·米勒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将伊朗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支持者”。
他说道,“伊朗不仅仅是恐怖主义的支持者,它还是驱动威胁我们所有人的死亡和毁灭引擎的机器。”
米勒补充道,“我们敦促国际社会追究德黑兰的罪行责任。
哈尼亚原本常驻卡塔尔,他是在前往伊朗参加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时遭到以色列袭杀,具体细节至今没有披露。
以色列在伊朗袭杀哈尼亚,明显是一箭双雕,一来兑现消灭哈马斯高层的诺言,对哈马斯釜底抽薪,二来对伊朗的主权和国家信誉,以及其在什叶派中的威望沉重打击。
从以色列轻易袭杀哈尼亚看,以色列在武备松懈的卡塔尔就可以随时击毙哈尼亚,以色列之所把地点选择在伊朗,目的就是要借机打击伊朗,又不想开罪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中东的伊斯兰国家。
如果再加上以色列在同一天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击毙真主党二号人物苏克尔,以色列这是一箭三雕,同时重击伊朗、真主党和哈马斯,但是又不开罪中东乃至全球的伊斯兰世界,此番精密的策划,颇具以色列风格,稳、准、狠,又在无所顾忌中顾及到行动的后果。
美国一定站在以色列一边,美国防部长奥斯丁称,美国将保护以色列,欧洲乃至众多穆斯林国家对此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行动,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对此更是暗中欢喜,因此这件事的后果其实是有限的,只不过是中东局势又一次的“老生常谈”。
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已经让联合国信誉荡然无存,因此在此次事件上,联合国不可能有所作为,只需聚焦事情的直接后果就可以了。
这件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哈和谈属于假旗行为,至少对以色列是如此,以哈问题还需在战场上最终决定。
据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报道,以色列已经通知加沙80%的居民要撤离他们的居住地,无疑问,新一轮大规模清剿即将开始。
伊朗的报复行为一定是通过真主党来完成,真主党遭遇如此重击也不可能不反应,但是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真主党,在美国大选前都不大可能把事态扩大,交战会有一定的边界线,但是军属冲突升级还是难以避免。
此外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视频,警告澳大利亚人立即离开黎巴嫩。
黄英贤在消息中说道,“我要告诉在黎巴嫩的澳大利亚公民和居民,现在是离开的时候了。”
她表示,“该地区的冲突确实有可能严重升级”,并补充说澳大利亚“正在与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合作,推动克制和降级。”
澳大利亚是黎巴嫩移民最多的国家,全国拥有超过248000名黎巴嫩血统的公民或常驻居民,澳大利亚的过激反应也说明一定程度的军事打击即将到来,以色列行动历来无所顾忌,澳大利亚防止遭池鱼之殃。
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美国没有参与这类事件,但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宣布美国将保卫以色列。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与以色列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通话时重申华盛顿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
奥斯丁在X(推特)上发布的一篇帖子中说道,“我重申了我们对以色列安全和自卫权的坚定承诺,以抵御来自伊朗支持的恐怖组织的威胁,我们支持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达成外交解决方案,让双方公民能够安全返回家园。”
据中东多家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迅速逼近伊朗,航母编队前锋距离伊朗仅40海里,显然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美军是针对伊朗而来的,对于黎巴嫩真主党美军不会参与打击,所以最终这次袭击事件还是落实在加沙和黎巴嫩真主党哪里,伊朗和以色列不会直接交火。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有关于加沙乃至中东地区和平的方案在事实上都是没什么实质意义的,那个地方是“血与火”的战场,唯有长远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才值得考量。
袭击事件发生后,国际原油、贵金属价格大幅度上扬,多国期货、汇率、股市震动。没有人希望中东那个地方出事,但是有没有人能管得了哪里,就近期而言,大家只需盯着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战略后果,等待美国大选的最终结果。

我是三郎君
个性化思考,个性化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