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文摘   财经   2024-09-17 21:58   北京  

作者:Wendy 公众号:ESG观察与实践

点击上方关注公众号


九霄云锁绝光辉,心似夜来新月明。



 01 中秋不见月问客



初二那年的中秋夜,我在院子里用铅笔,把从高倍望远镜里看到的云和月画下来。


举起望远镜,看一眼,画一笔。完成后拿给妈妈看。


她欣喜地说:画里有个嫦娥。


我赶忙抢回来看,画中果然有嫦娥仙裙飘飘,竟然隐隐还有古代头型,西游记里那种。


可我只是记录下来云影啊,原来天宫真有嫦娥!


那晚,我人生第一次喝咖啡,一夜都眼睛睁的很大,想着天上的嫦娥。


后来每次中秋夜,我都会想起初二画的月亮,抬起头望天上明月,和飘过的淡淡浮云。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02 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晚从卧室看到晴朗的月空,重又想起那年的月色。


万里觉天清。


呆望着浮云悠悠飘过,什么也不想,很舒服。


去岁中秋玩桂轮。

河汉净无云。

今年江上共瑶尊。

都不是、去年人。




明月千里寄相思



小时候,每年的中秋都会收到舅舅从国外寄来手写的信,我负责给全家人读信。


信的内容大多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想念家人,还想吃中国的月饼。


舅出国甚早,彼时西欧好像还没有月饼。那时觉得他挺可怜,心想国外毕竟吃喝还是跟不上,默默留了两块月饼给他。


八年前的中秋夜,我独自驾驶在Highway 101。


湾区的晚上是黑乎乎的,没啥路灯,全靠车灯。


夜阑珊, 四周孤寂,耳边只有高速车流的呼啸声,心中思念国内的亲人,黑暗中天地之大,仿佛只剩我一人坠入无边旷野。


前路有如豆灯火,想起了舅的那封信。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似乎给中秋节专属的。


尽管月饼已经遍地都是,但中秋明月那份思念,还是会从每个海外游子的心底真实而深刻地涌现。Caught by the moment.


我顺手打开音乐,选了蔡琴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暗夜、 微光下,音响传出她低沉悠扬的嗓音:


夜色茫茫

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

重寻梦境何处求


前两句唱罢我已泪眼婆娑,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难以言说。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948年前,还有一个人,心境也曾和我相似。


每年中秋,我都会重录一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家喻户晓,只是近几年,更令我动容的是诗中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时年41岁,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和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见了。


那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丙辰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苏辙分别之后,两人已七年没能相聚了。


苏轼是弟弟控,于是喝大酒写了《水调歌头》。最近几年,我每每都被“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感动。


好在,兄弟两在来年,宋神宗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在徐州得以团聚。苏辙还趁兴写下了《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北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中秋佳节,小录往昔,亦祝福诸君皆得所愿,花好月圆,天涯共此时。


九霄云锁绝光辉,心似夜来新月明。



欢迎点击下方关注,我是Wendy。

ESG观察与实践
探索ESG实践,分享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洞察。关注我们,共创绿色未来。